中國社科院的蘇慶義曾在一篇經濟評論中進行分析,在不同情景下,中國加入CPTPP將會拉動GDP增長0.74%至2.27%、出口增長4.69%至10.25%。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佩特里(Peter Petri)和邁克爾·普拉默(Michael Plummer)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如果中國不加入CPTPP,中國的總收入將因為CPTPP的貿易轉移效應損失100億美元,而加入則能獲得2980億美元的收益。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對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說,申請加入CPTPP是中國參與國際經貿協議制定的重大進展,這將推動中國在決定未來貿易規則時"處於更好的地位"。
他還表示,該協定也有助於國內深化改革開放的現有努力,特別是在放鬆貿易和投資管制方面。
難點在哪?
不過,分析人士對於中國能否最終順利加入CPTPP仍大有問號。作為全球最高標凖的自由貿易協定,CPTPP在在勞工問題、環境保護和爭端解決方面有眾多條條框框,這意味著北京必須進行國內改革才可以達到門檻,並進行長時間的談判。
《日經新聞》(Nikkei)分析稱,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做法,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近年一直在加強其國有部門,所以談判可以從一開始就會艱難。
此外,CPTPP對於跨境數據傳輸有著明確規定,要求各方應允許為開展業務而"通過電子手段進行跨境信息傳輸",並禁止"數據本地化"的要求。這顯然與中國本月生效的《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的做法相左。
CPTPP還呼籲結束在政府採購中對國內外公司的歧視,但據路透社今年8月報道,中國政府在5月發佈了新的採購指引,要求包括X光機和磁共振成像設備在內的數百個項目的國產化率最高達到100%,為外國供應商設置了新的障礙。
這種巨大差異甚至讓一些中國國內的學者也不抱樂觀態度。在本月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彭磊所撰寫的一篇分析中,他強調,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程度與CPTPP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在某些部門市場准入限制水平較高,比如電信行業、廣播電視等"。
此外,中國對自然人流動(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態度十分謹慎,開放程度普遍低於其他開發中國家。
除了體制和規則方面的問題,觀察人士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以及其他地緣政治問題將是阻礙北京加入的另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