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護理行業的人員缺口越來越大,雖然已遠從東歐、亞洲等國家引入人才,但仍不足數十萬人,德國未來的大聯合政府可能將會針對這一問題採取措施。
根據德國聯邦衛生部的數據,德國約330萬人需要護理與照顧。隨著社會高齡化速度加快,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2030年將有超過400萬人需要護理。然而,護理人員已經不夠了,預期未來護理行業的人員缺口將越來越大。德國患者保護基金會預計,未來8年將缺乏約20萬全職護理人員;貝塔斯曼基金會的最新研究則指出,到2030年時,德國將缺乏約50萬全職護理人員。
想要成為護理人員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即使有這個想法的人,也因為工作辛苦、認可度低、薪水又少等因素,在入行幾年後可能很快離職。德國勞務市場和職業研究所1月中旬公佈研究顯示,全職老年護理人員平均每月稅前工資為2621歐元(約9萬6千元台幣),比德國平均工資少16%。而沒有經歷3年職業培訓(Ausbildung)的老年護照護員薪水更少,平均每月稅前只有1870歐元(約6萬8千元台幣)。
不能光靠外籍人力
社會福利研究員亨茲(Cornelia Heinze)向德國廣播電台表示,在德國接受職業培訓的護理人員,更願意前往薪水和待遇更好的國家,通常是奧地利、瑞士和北歐國家。德國則在護理人員收入比德國明顯更少、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尋找補充勞動力,例如中歐、東歐、巴爾幹半島國家以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
過去幾年裡,德國也曾從中國引進護士。2013年,德國計劃在3年內從中國引進150名護士。這個計畫雖然對中國年輕人頗具吸引力,但德方與中方的溝通管道卻不那麼順暢,導致計畫進展緩慢。2015年2月又有媒體報導稱,德國養老機構在當年年底前將迎來150名中國護工,而其中的50人已經開始在巴登-符騰堡州工作。
照顧老人不是易事
然而,業內人士對引入外國護理人員的觀點不一。德國公立保險聯合會主席基佛(Gernot Kiefer)1月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看到了巨大潛力,但是他認為,「誰要是相信德國護理人員緊缺問題能以進口勞動力得到根本解決,那就太天真了」。德國護理委員會主席華格納(Franz Wagner)也認為,外國護理人員只能稍微減輕一些負擔。不過各護理機構的負責人則認為,護理領域人員人力已經少不了外國人。
語言溝通重要
如果大聯合政府成立,希望德國可以盡快增加8000個專業護理人員。即使人數並不多,但聯邦議會基社盟議員努斯萊(Georg Nüßlein)仍提醒不要抱太大希望,他告訴媒體「我們知道,增加8000人很困難,我們要先找到可以任職的人員。但是,未來聯合政府將提高護理人員薪資、減少工作壓力等方式來吸引申請者。」
不論是從短期還是長遠的角度來看,護理領域的外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語言技能不足是一大問題,尤其在和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接觸中,語言交流特別重要。另外,國外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德國未必能全數得到認證也是一個問題。
6年前,改善外國職業資格認證法生效。根據法規,申請外國職業資格和學歷認證的外來移民,可以撥打德國政府設立的電話咨詢中心,詢問該向哪個部門遞交何種資料,德國工商會、手工協會或各州政府將在3個月內審核,外國職業證書是否與相應的德國職業證書有等同效力。
組閣談判中,聯盟黨的談判代表勞曼(Karl-Josef Laumann)特別致力於改善護理領域的職業資格認證,他深知該行業人員緊缺,而且護理問題對聯合政府雙方夥伴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