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槍殺衝突引發恐慌,法國民眾感受尤為深刻,值此關頭,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化解衝突?台北清真寺總幹事馬希哲說,清真寺天天有來自各地的人禮拜,文化衝突也常發生,化解的第一步就是「承認我們不一樣」。
談到伊斯蘭世界的衝突,馬希哲說,清真寺每天來禮拜的人有台灣人、阿拉伯人、菲律賓人、印尼人等各色人種,衝突也常常發生。比方說,非洲裔的穆斯林帶著小孩到清真寺禮拜,因為移居到台灣前,在非洲就是這麼做,他們習以為常,但沙烏地阿拉伯人卻不能忍受小孩在清真寺內跑跳,衝突就會產生。
馬希哲表示,衝突的產生是因為「我們不一樣」,化解衝突的第一步則是承認我們不一樣,承認不一樣後就會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若是穆斯林彼此間的爭執,就可以在都能認可的兩大原則下展開理解與融合,此兩大原則其一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其二為「穆罕默德是主的唯一使者」。
至於在伊斯蘭教義中什麼可做、什麼不能做?馬希哲表示,教義的原則是寬泛的,也因此不僵化;《古蘭經》中雖有明定什麼能做(如行善)、什麼不能做(如喝酒),但也保留了需要教徒運用智慧自我判斷的部分,判斷錯誤,仍要受到懲處。
馬希哲舉例,伊斯蘭教不允許教友喝酒,「酒」指的是紅色葡萄酒,禁酒的原因是酒後會傷人。他問,今天若是白色高粱酒擺眼前,教友該不該喝?類比的結果,當然是不該,因為即便非立書時指稱的紅酒,但喝了的結果都是會傷害到其他人,這就是教徒必須用智慧判斷的事。
台灣的穆斯林信徒總數未經完整地計算,不過,馬希哲依照中國回教月刊每月免費發送1000份、每家4口人推算,也僅4千人,而很多中國大陸移居台灣的第二代,已不願進清真寺禮拜。
台灣的伊斯蘭教徒屬伊斯蘭教中的遜尼溫和派,該派別據美國皮尤(Pew Research)研究中心稱,2012年,占全世界87%到90%的比例,「遜尼」2字指的是「習俗」之意,每到一地落地生根,和當地社會結合,故衝突的情況比較不會發生。
台北清真寺大廳前掛了中國習俗中的匾額,是遜尼派在台灣「落地生根」、「入境隨俗」的表現。上頭的阿拉伯文意思為「奉至任至慈阿拉之名」。(葉信菉攝)
馬希哲補充,伊斯蘭教在當前可以提供的是公平正義的力量,比如,穆斯林一生必做的五項功課中,其中一項就是將財產分給貧窮的人,稱「天課」,錢不必交給清真寺,「因為對真主的信仰不需要透過錢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