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EU)18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公布與穆斯林國家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計劃,主要內容包括交換恐怖組織相關情報。歐盟此舉回應法國《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恐怖攻擊事件後,歐洲各國紛紛強化反恐措施。
面對恐怖攻擊的威脅,近日歐洲各國進行一系列針對激進份子的逮捕行動。歐盟各國外長也積極與穆斯林國家商談合作協議,特別是土耳其等近東國家。2月21日登場的歐盟高峰會,也將討論打擊恐怖組織等議題。
另一方面,穆斯林世界對《查理周刊》刊登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不滿也持續蔓燒。俄羅斯的車臣(Chechnya)數以百計的穆斯林上街抗議;西非的尼日(Niger)境內也有數十間教堂遭激進抗議份子縱火。
在歐盟各國外長與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主席會晤後,歐盟外交事務首長茉格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對外發表聲明,「這可能是史上頭一次,歐盟與阿拉伯聯盟對合作打擊恐怖組織有很深的共識。」
茉格里尼也表示,「接下來幾周,我們將會公布部份國家間加強反恐合作層級的計畫。部份國家包括近東的土耳其;北非的埃及、阿爾及利亞、阿拉伯半島的葉門與波斯灣國家等。」
「此外,各國也將加強駐外大使館的武裝防備層級,尤其是將合作反恐事宜的穆斯林國家。同時,各國欲提升外使的阿拉伯語能力,盼能回應、打擊激進組織的宣傳。」
反恐合作影響廣泛
阿拉伯聯盟秘書長阿拉比(Nabil Al-Arabi)日前表示,「世界各國皆深受恐怖主義威脅…….但這不止是軍事安全的議題,更與教育、文化、媒體和信仰圈相關,這才是問題的全貌。」
歐洲自法國三名恐怖分子聲稱奉基地組織(Al-Qaeda)和伊斯蘭國(IS)之命,襲擊《查理周刊》並攻擊猶太超市,造成總計17人死亡的悲劇後,就陷入全面高度安全警戒狀態。
各國開始進行大規模恐怖組織基地的掃蕩行動,分別在希臘、德國與法國逮捕數十名激進份子;比利時警方也在一場攻堅行動中擊斃兩名恐怖嫌犯。
但目前許多歐盟成員國惟恐機密情報外洩,只願與信任的盟國共享情報網絡,使得阿拉伯世界孤立於歐盟成員國間互享的情報網之外。
茉格里尼表示,外長們將力促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停止抵制情報互惠系統,以利與阿拉伯世界交換航空乘客資訊。這項資訊雖可用來追查激進嫌疑分子跨國移動的情形,卻也被批評為侵犯民眾隱私權。
穆斯林抗議方興未艾
德國外長史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形容《查理周刊》事件「改變了歐洲及世界」,希望能促進「與穆斯林國家的情報交換」。英國外相哈蒙德(Philip Hammond)隨後也發表了相同觀點,並特別強調航空乘客資訊互享的重要性。
比利時政府仍持續追緝上周殺警事件的嫌疑主謀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同時,比利時也對希臘政府提出引渡請求,希望能訊問上周六在希臘首都雅典(Athens)遭到逮捕的激進份子,獲得阿巴伍德行蹤的線索。
德國警方也因收到IS針對「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運動發起人貝赫曼(Lutz Bachmann)的威脅訊息,禁止PEGIDA在德勒斯登(Dresden)東區的集會。
儘管歐洲一片風聲鶴唳,伊斯蘭教徒對於《查理周刊》在恐怖襲擊事件一周後出版的復刊號,以漫畫風格的先知穆罕默德作為封面仍非常不滿。
俄羅斯境內約有80萬名民眾、相當於3/4的車臣居民湧入車臣首府格洛茲尼(Grozny)參與反漫畫化先知的示威遊行。尼日境內則有10位民眾在為期兩天的抗議遊行中遭殺害,數十間教堂在周末遭人縱火。
逾2千名伊朗民眾19日聚集在首都德黑蘭(Tehran)的法國大使館前,高喊「法國該死」(Death to France)的口號,並要求政府驅除法國使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