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美國電視評論家協會媒體見面會在加州舉行,在這個由超過兩百個北美重要電視集團記者與專欄作家所組成的協會中,宣布今年最新節目與動態,其中也包括全球第一大紀錄片頻道––探索傳播集團(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在串流影音大量搶走觀眾眼球時,專門製播科普、教育等紀錄片的探索傳播,卻能在220個國家、221個頻道、以45種語言傳播全球,並累積了全球27億收視戶。30年始終維持全球第一大紀錄片頻道的地位。
在媒體皆強調快速生產內容的今日,探索傳播的勝出關鍵,卻是「以慢搏快」。
要找到兩百多個國家一體適用的觀賞內容,是首要難題。「『能說故事的內容』,是選擇要領。」負責探索傳播實境節目製播和研發的副總裁麥金泰爾(Elizabeth McIntyre),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說。
所謂『能說故事的內容』,就是將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科普知識「化繁為簡」,這也是「以慢搏快」做法之一。以探索傳播目前唯一製播最短、僅一集120分鐘紀錄片《To Be King》為例,該紀錄片用了16年、花費超過百萬美元,卻只為了記錄6隻獅子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
該節目主持人指出,16年濃縮成120分鐘,就為驗證一件事,「動物不是人的資產。實境紀錄比宣揚保育動物口號,更真實。」鏡頭裡看到的是獅子成長過程,鏡頭外沒說的是,靠「縮時」說故事方法,讓觀眾更清楚所見,並在其中去體會,自然被全球埋單。
以最長壽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為例,該節目至今播映12年,目前對960個流言進行實驗,已破解了516個,包括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也曾參與《阿基米德之死亡線》的錄製。
兩位主持人薩維奇和海納曼說,他們沒有視覺上戲劇化的實驗,選材以貼近人性好奇心為主,用新穎、搞笑方式去做實驗。例如為證實「大象是否真的怕老鼠」,他們特別到南非,花一星期透過慢鏡頭捕捉,終於發現大象遇到老鼠時,真的是小小翼翼避開,而呈現在螢幕前卻僅60分鐘不到。剪輯比率逾1:168,不但讓內容兼顧知識傳授,也達到娛樂效果。
只是「慢」,背後代表的是大量時間和成本。在一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探索傳播為何敢比慢不比快?主要原因在於一開始,探索傳播集團創辦人亨德瑞定位就很清楚:探索傳播不像ABC、CBS等美國三大傳播集團走大眾路線,而是聚焦在「小眾中的大眾」精品路線。「即使是生存實境節目,不僅只是生存而已,而是進化到如何在冒險環境中還要生存得更好,建立獨特性,」麥金泰爾說。
不過隨著數位網路興起,每個人都可當導演,用「時間」和「真實」爭取眼球的探索傳播,也遇到轉型問題。他們在美國總部設立「製作人中心制」,專門蒐集來自全球各式點子,然後將鏡頭對準一般人無法觸及領域。
例如真人秀,他們直接深入一個減肥女孩家中,記錄個人及身邊每個親人;再以探險實境秀來說,上天下海不稀奇,而是主持人到製作人,如何將「險境」變成「天堂」的創意。
「希望多開發能將知識和娛樂性結合在一起的製播人才和團隊,這是紀錄片未來發展趨勢,從收視率來看也證明適用於全球市場,」麥金泰爾說。
在什麼都比快速的時代裡,探索傳播的「慢」,反而多了一份真實感,這或許正是它能長青30年不變的關鍵。
【 更多報導 】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500
夏珍專欄:北檢「搶救」柯文哲大作戰
再過十天,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羈押將滿兩個月,在這五十天裡,北檢可謂使出渾身解數,要證明威京集團與柯文哲之間確有「金流」問題,遺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