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世界三大家具展之一的巴黎家具家飾展首度移師亞洲舉辦,來自台灣的設計師駱毓芬,一舉拿下亞洲新銳設計師大獎的殊榮,瞬間吸引四、五十家國際媒體關注,這是她入行15年來,「第一次知道什麼是明星的感覺!」而讓她成為明星的關鍵,正是一件件以南投竹工藝打造的作品。
其中最令現場歐美人士大呼:「Amazing!」的作品,就是擁有鏤空椅腳的「蓬蓬裙椅」,以竹編技法所製作的圓柱體椅腳,有著視覺上的通透美感,結構卻非常堅固,不到3公斤的椅子,卻能承受100公斤的重量。
像駱毓芬這樣開始關注台灣竹材的設計師並非特例,從2007年起,陸續有10多位設計師來到南投竹山和工藝師激盪出精彩作品。替分屬不同領域的達人牽起橋梁的,是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推行的「工藝時尚計畫」,不僅媒合工藝師和設計師,亦重新詮釋傳統工藝。
雙方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就是設計師周育潤和工藝師蘇素任聯手打造的竹凳,在2008年巴黎家具家飾展中,從一千多萬件作品脫穎而出,獲選為23件「最令人心動的作品」之一。這張竹凳以整隻竹管做為椅腳,頂端剖開成12瓣竹片,烤彎後再以細緻竹編向上延伸為圓形椅面,就像大樹開枝散葉般。過去竹編甚少和竹管及彎竹技法結合,通常也都拿來編織竹籃等容器,也因此周育潤仍記得,當他第一次向工藝師說出這個想法時的忐忑心情。
「我是個菜鳥,在這之前家裡連一件竹子產品都沒有,所以很怕提的點子不可行。」沒想到就在周育潤說完設計理念後,蘇素任毫不猶豫一口答應。「傳統竹藝做久了會有框架,而且我也很好奇作品會長什麼樣子。」
不同於過去所接觸的金屬或塑料,竹子溫潤的手作感和天然特性,是吸引設計師最大的原因。竹子不僅是西方所沒有的素材,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台灣因氣候關係,竹子歷經日曬雨淋,乃至於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韌性,彎曲度極大。
在設計師林曉瑛眼裡,竹子就是一個調皮的活材料,有纖維、會回彈、易斷裂,不是照著設計圖開模就會分毫不差,但同時也多了極大的創作空間,所以她想做的,就是挑戰竹工藝的極限。於是,林曉瑛設計了一張椅腳呈凸字形、一體成型的椅子,工藝師則要挑戰在30公分內密集彎出6個小於90度的弧度,其中兩個還是難度更高的反彎,就像人的手臂一樣,若要反折竹子容易斷裂,其難度之高。
在這些設計師的投入之下,台灣的竹工藝慢慢看見復興的力量,也開始有更多人注意到竹子,蘇素任透露,這幾年找上她的訂單,全都是新式作品,就連設計品牌如和碩旗下的PEGACASA,也推出一系列竹製的生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