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英國人對李嘉誠的商業運作沒有太多解讀,因為沒有太多可以解讀的;引人關注的主要是時間節點,」張鑑鈞說。
較普遍的看法是,李嘉誠重組商業王國,主要因素包括香港經濟持續走下坡路,香港和北京的關係在「佔中」後陷入緊張僵局,北京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力將與時俱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日前分析說,李嘉誠公開宣佈的重組原因都不無道理,但很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比如家族內部交接班,子承父業做凖備,以及李嘉誠跟大陸的關係。
雖然李嘉誠公開反駁有關他從中國和香港淡出的說法,但《經濟學人》認為,通過公司重組、遷冊、轉移投資目的地,至少可以使北京的胳膊搆不著李氏商業王國中的國際部分,這同樣有可能。
英國在消失?
歐元區經濟疲弱、英國相對處於升勢、資產價格仍低的情況下,如果監管機構認為3和O2合併不會損害市場競爭而予以批准,則這一收購交易又可能成為「李超人」高明投資術的又一實例。
購買O2是李嘉誠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計劃。
對於英國商界而言,李嘉誠只是又一個來自海外買走英國資產的外國投資者,跟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中東和俄羅斯的投資者沒什麼兩樣。
事實上O2現在的東家是西班牙電信商。
此間分析員認為,市場最大的擔心是市場上手機服務公司從5家減少到3家,可能會導致價格上漲,對消費者不利。
希望英國降低開放程度,政府更多保護國內企業、市場、文化的人則借和記黃埔此番收購吐槽。
《每日郵報》網上關於這一收購交易的報導後,不少讀者留言,稱照這樣下去,「國將不國」。
署名Ann的讀者哀嘆:「永別了,昔日偉大的國家,它正在被世界蠶食。我們已經丟失了大部分的文化和身份認同,現在又在丟失基礎設施。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允許自己被如此『收購』?」
另一名讀者深有同感,稱這是令人悲哀的時刻,而政客們居然還敢一邊大談愛國主義和英國價值觀,一邊卻在自我毀滅。
署名Chris的讀者發感想,英國還有多少是真正由英國人擁有、經營的;他覺得英國在二戰中打了勝仗,但現在看來那些犧牲、損失和破壞換來的仍舊是失敗,因為我們輸掉了自己的國家。
誠然,英國人視力嘉誠為眾多海外投資者之一,而在李嘉誠商業王國遍佈全球的投資地點裡,英國也只是其中之一。
(撰稿:郱書 / 責編: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