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國史館發表《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書中選譯並解讀美國國家檔案館、澳洲國家檔案館、聯合國檔案館當中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資料。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這是國內繼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書之後,再一次有系統地找出海外的二二八檔案。
藏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台灣
在此之前,已有愈多歷史學者肯認美國檔案對於台灣史研究的重要性。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蘇瑤崇指出,戰後台灣歷史發展當中,美國是背後推動的另一隻看不見的手,而美國國家檔案館中對於戰後初期台灣的相關紀錄,提供中文資料所缺乏的觀點。
日本、菲律賓與韓國等在戰時、戰後與美國密集往來的國家,都有國家級的美國檔案徵集與研究計畫,日本甚至從一九九○年代起就有團隊直接駐守於美國國家檔案館蒐集資料;相較之下,台灣並沒有國家級的美國檔案徵集計畫,都是仰賴個別學者的研究計畫才有機會赴美蒐集、調閱相關檔案。
除了專業史學者,一群熱血的旅美台灣人就已經跑在前頭。常常天尚未亮,一群美東台灣人就從紐約前往馬里蘭大學旁的美國國家檔案館二館,他們要去尋找「國家寶藏」。
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中,所有人都想盡辦法進入美國國家檔案館盜取《獨立宣言》的真跡,進一步解讀文件背面的密碼,找出藏在城市某處的巨額寶藏。而在真實社會中,對這群旅美台灣人來說,美國國家檔案館當中數千萬筆與台灣相關的資料就是「國家寶藏」。
二○一六年夏天,旅美多年的台灣人蕭新晟與一群在美東的台灣人共同在紐約的g0v黑客松提出「國家寶藏」計畫,希望到美國國家檔案館、國會圖書館等檔案典藏地,翻拍海外台灣相關史料,製成圖檔、文字化、標籤、翻譯、除錯,甚至將任務遊戲化,讓有興趣的台灣人都能出一份力,建立一個數位的、開放的海外台灣史資料庫。
全民挖寶打破學術高牆
發起人之一的軟體工程師蕭新晟是新創業者,他說在台灣求學時完全沒念到台灣史,反而是到了美國才開始認識台灣歷史。這段時間,他經歷過政黨輪替、課綱改易,「為什麼在不同執政者掌權時,就會有不同的台灣史,那麼真正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於是他決定從檔案去瞭解「真相」。
時代力量擬參選人林穎孟在去年赴美交流時就曾擔任志工,翻拍一本很厚的貨物交易紀錄。她在過程中發現「原來美國人也稱呼台灣是“Formosa”」,她認為其他國家如何稱呼、描述「台灣」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在學校課堂上都會認識。蕭新晟也說,小時候以為中華民國屹立不搖,但在中美斷交的相關檔案中,才看到美國從支持中華民國到失望而漸行漸遠,中華民國這個國家是破滅的。
g0v參與者簡韻真指出,有別於過去g0v的計畫都是要求政府提供檔案,國家寶藏最特別的一點就是打破學術高牆,自己找出檔案。即使是台灣人,只要拿個身分證件就可以進入檔案館。
蕭新晟還特別為「國家寶藏」設計了app,智慧手機就是最強的「翻拍神器」,下載app後就能收取任務,參與者翻攝文件是就像遊戲玩家拿槍瞄準目標一樣,對焦之後,「喀嚓」一聲就能翻拍、上傳,完全符合g0v的精神──全民開放、全民參與。
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羅士傑曾因要查詢「反共救國軍」的資料,前往美國國家檔案館,因而結識國家寶藏團隊。他十分讚賞這個團隊憑著熱情,願意採取開源的精神,直接在網路上公開。
蕭新晟坦承,對學術研究來說,必須要有很完整的資料庫,目前國家寶藏還不完整,恐怕會見樹不見林。不過羅士傑回台後,主動邀集相關學者組成顧問團,除了協助推廣這個計畫,也希望顧問團能補充團隊中歷史專業的不足,並提供更細緻的關鍵字以供查詢檔案。他最想做的是,促成需要這批檔案的博士生與國家寶藏合作,赴美研究,有系統地將檔案帶回。
國家寶藏並沒有特別設定檔案翻拍的主題,每位協助的志工任務就是拿到一串編碼,翻拍相應的檔案。蕭新晟表示,未針對特定主題採集,一來是因為團隊中少有歷史學背景的成員能瞭解相應的關鍵字;二來是不想先入為主地認為有什麼資料特別優先。
一個愚公移山的計畫
雲林西螺大橋是在美方技術與資金援助下完工,蕭新晟一位朋友的祖父曾擔任西螺鎮長,協助興建,所以當團隊在美國挖出這批史料時,對朋友來說就具有重大的意義,朋友的祖母把相關的檔案都印下來看。蕭新晟說:「你的寶藏不一定是我的寶藏,我的寶藏不一定是你的寶藏,但是每個人的寶藏匯集起來就是國家寶藏。」
蕭新晟說,一人一天窩在檔案館可以拍攝二千頁檔案,一團十人,一天就只是二萬頁,比起數千萬頁的資料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而且每年都會有檔案解密、開放,所以資料只會愈多。「手很痠、手機很燙」是林穎孟在翻拍過程中最切身的感覺,卻也顯示國家寶藏是一個愚公移山的計畫。而海外台灣檔案堆積如山,還有待政府和私人共同投入,努力挖掘。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