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慈湖陵寢今天發生棺柩遭紅漆潑灑事件,「兩蔣陵寢」歷經政局變遷,逐漸褪去威權色彩,隨著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設立與後慈湖的開放,現在到慈湖的遊客比謁靈者還多。
桃園慈湖陵寢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遭獨派團體攜帶紅漆闖入,主張落實轉型正義的獨派青年,聲稱是將象徵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鮮血的紅漆,潑灑在獨裁者先總統蔣中正的棺柩上。
兩蔣謁靈活動 管制嚴格
慈湖陵寢內擺放的棺柩空間不大,每次兩蔣謁靈活動時,僅能安排中央社與一家電子媒體進入,管制相當嚴格,因此中央社記者檔案照片塵封許多歷史紀憶,涵蓋各時期的政治人物,最早溯及前總統李登輝出席謁靈,陪祭者包括五院院長,規模與陣容相當浩大。
早期慈湖陵寢並設立陵寢管理處,也安排常駐的兵力駐守,但隨著國軍精實專案後,負責陵寢的官兵人數大幅減少,森嚴感也逐漸消失。
如今除了有黨政人士前往,才會有特別的儀式安排外,其餘一般民眾前往,官兵也都僅是負責動線宣導的安排,民眾與棺柩的距離只有3、4公尺,幾乎「零距離感」。
早期的陵寢管理處官兵私下以「古墓派」自稱,因為要守著兩蔣棺柩,如今隨著時局改變與軍方人員的調動,長期守在陵寢的「古墓派」官兵幾乎為零。
呂秀蓮籌劃慈湖公園 收納全台銅像
慈湖氛圍的轉變,可追溯到前副總統呂秀蓮在擔任桃園縣長時,積極籌劃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將全台各單位廢棄或移轉的兩蔣雕像,移到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希望「讓歷史歸於歷史,讓文化歸於文化」;如今已有超過200多座兩蔣的各式銅像、雕像位於雕塑園區內,成為桃園的著名觀光景點之一。
早年謁靈除了不少黨政人士外,慈湖也成為雙十國慶前,包括許多來台參與國慶活動的海外僑胞、藝人、華埠小姐必經之地;在謁靈場合中也可看到老淚縱橫、拄著拐杖的老兵,流露無法此生重回家鄉的悵然。
然而老兵逐漸凋零,晚近到慈湖的臉孔也有所改變,甚至多了來台觀光的陸客,觀光味益加濃厚,甚至遊客比謁靈者還多,氣氛也大為改變。
隨著時代的腳步,曾經門禁森嚴的管制區逐漸揭開面紗,包括後慈湖、戰備坑道也都可以藉由申請參觀,成為另一種觀光資源;夜觀螢火蟲,慈湖音樂會,也都成為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夏日北橫旅遊節的場合之一。
慈湖原本神祕且禁錮的色彩已經悄然改變,安厝的棺柩只是陵寢中的一小部分,有些新新世代的人,到慈湖時,甚至表示沒聽過「先總統蔣公紀念歌」。而在長期採訪的記者眼中,時代會變,慈湖氛圍已經大大改變,蔣家風華早已轉為為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