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賀東在採訪過程中聽到一些台灣人將二二八和二戰時的納粹屠殺相提並論,她說兩事件的規模不能類比,但她認為台灣人會這樣提起,是因為期待政府能和德國面對納粹屠殺一樣,做到轉型正義承認二二八事件。
書以法文撰寫會不會特別用法國人理解的方式寫作?賀東回答,一些受訪者「會直接對法國讀者訴說,因為他們認為法國人對社會正義、平等、自由更為敏感。」而她的工作就是把受訪者或是尖銳、或沉重、或諒解、或是沉默了十多年才終於說出口的言論傳達給讀者。
有蔣介石銅像的中正紀念堂內,海軍儀隊正在進行換衛兵儀式。
台灣內部對於看待二二八事件仍具有爭議。
鄭南榕在戒嚴時代創立以言論自由為主的時政雜誌《自由時代》周刊,該周刊成為台灣民主化歷程展覽的展品之一。
一名學生參加了2016年舉辦的,二二八事發相關地點的導覽團。
今年97歲的二二八受難者傅仁鴻在七十週年紀年這天由家人陪同,接過由總統蔡英文頒發的回復名譽證書。
賀東希望這本書能讓不了解台灣的法文和英文讀者知道言論自由多麼珍貴,以及了解台灣現今在國際上的特殊處境。
賀東認為銘記二二八事件是重要的,「這些受難者的證言沒有國界和時間的限制,它們是實現正義的條件,是世上每個人都需要學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