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早的醫療,沒有先進的檢查儀器,從事醫療就是簡單的一對一,美國諺語「One ill, one pill, one bill.」就是描述,醫師對病人看一種病,給一種藥,一張帳單,這是醫療黃金時期(golden days of medicine)最單純的醫病關係。開始設立醫院收治病人之後,因為一開張就產生費用,經營一家醫院要顧慮到效益,才能永續經營。以影像醫學科為例,一台X光機,技術員或行政可以每十五分鐘排一個人檢查,對儀器來說這是最符合效益的安排,最好的利用率,機器很貴,會折舊、要維修,得要讓它符合成本。例如有個從瑞穗來花蓮看病,一趟搭計程車往返費用就要三千元的弱勢病人,醫院卻為了當日已經排滿受檢病人,請他明天再來,這就背離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所以醫院應該在發揮最佳利用率的原則下,還要保有為病人做彈性調整的餘裕。
現今醫療分科太細,常讓醫師專注在疾病,而忘了疾病的核心是人。「白色巨塔」一詞,就是因為醫療自我封閉,忘記了醫療的核心價值。所以證嚴上人常常叮嚀醫師們「不要只看病,要看病人」。說真的,看病很簡單,看病人比較難,更何況身心靈都要照顧到,更難!《無量義經》說的:「譬如船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甚至要做到「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完整身心靈的照護。這就是全人醫療。慈濟志工就是我們的榜樣,能夠讓一些手心向上、需要幫助的人,轉變為手心向下、能去幫忙別人的人,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和佛教一樣,都是同樣的教導--「施比受更有福」,這是宗教的精神。我也希望所有慈濟醫療志業的同仁,能體會到我們是在幫忙病人,得到那一分喜悅;而不是產業鏈的一環。如果只是為了謀生賺錢糊口,就失去了從事醫療工作的意義,無法永續(Sustainable)。
常說「病人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的」,醫療工作者,應把幸福、美滿、快樂留給病人,所有的問題、困難及責任,由我們來承擔,這就是醫者的理念,而在這過程當中,還要獲取心靈的平靜,得到輕安自在,我認為這就是醫療的本質。臺灣的健保制度,從稅收撥出來利益人民是台灣人民莫大的的福利,只要出國看看沒有健康保險的國家,我個人去過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柬埔寨,就會體會到台灣的健保是多大的福政。這次台灣防疫之所以做的這麼好,要歸功於政府的政策,全民健保,以及這一群心中有使命、有願力的醫療專業人員。
*作者為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