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日」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軍服迷」,「動漫迷」,「為了做網紅」等等。中國受到日本帝國侵略已經是近3/4個世紀以前的歷史,對於出生成長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過去幾十年的一些年輕人來說,早已無法體會什麼是刻骨銘心的傷痛感。從很多被斥「精日分子」舉動來看,他們可能更多受到當下一些流行文化的影響,或出於對當下現狀不滿,或出於經濟利益考慮,甚至有些可能出於反共思想,才可能做出違反大陸主流文化的「幼稚、荒唐」舉動。
可以判定的是「精日」人群是極少數,其言行不論是出於有意無意,傷害到中華民族歷史情感,常體現種族主義情緒,是中國社會主流不接受的、邊緣化的。「精日」的言行常激起了中國網民和官方的憤怒。多次受到中國警方的嚴厲警告。
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委員,有的呼籲立即立法加強約束,有的呼籲加強對青少年教育。
雖然中國官員斥責、人大、政協代表委員提議,但由於目前中國法律中缺乏包括種族歧視等有關此類行為的規定,警方也只能以「擾亂社會秩序」的罪名予以拘留,但拘留不足以懲戒這種行為,還可能導致上述「財務自由」上海青年故意到南京再犯同類錯誤。
中國在思考如何教育後代、維護歷史尊嚴之際,或許可以參考歐洲是如何約束挑戰民族歷史文化情感底線、打擊種族主義和極端思想的荒唐做法。
歐洲反「精納粹」
在歐洲,很多國家各界對慘烈沉痛的近現代戰爭歷史、種族問題進行過反思,加上多元文化社會的發展,有著諸多反對種族主義、軍國主義的道德、法律、教育方面的約束,比如對在二戰納粹德國入侵它國、迫害猶太人、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的這段歷史上,主流媒體、社會各界和輿論決不容忍歪曲歷史的言論和行為。
在官方正視歷史的德國、奧地利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都有禁止使用納粹符號和手勢方面的法律教育,並在起訴極右翼、新納粹分子的時候時常用到這些法律。除了判處高達3到5年的監禁的法律懲處手段,還包括通過保釋金等手段進行財務懲罰的有效約束。
不過,這些社會和法律約束仍不能杜絶偶爾會出現個別年青人身穿二戰納粹軍服胡鬧的事件。有關例子在歐洲各國比比皆是,奇異的是其中還包括近年來有無知的中國人和其它亞洲人主動「撞槍」的一些例子。
2017年,兩名中年的中國遊客到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外拍照,忘乎所以地擺拍、行納粹舉手禮,立刻被附近的警察看見逮捕,並送上法庭起訴。他們被法官要求交納500歐元保釋金、被教訓一番才得以脫身。
2016年,在台灣出現身穿納粹黨衛軍服裝舉納粹旗幟 校慶事件 ;在印尼,出現以納粹為主題的咖啡廳開張,一個博物館允許遊客在希特勒蠟像和納粹集中營照片為背景留影取樂,等等。這些事件一曝光就受到國際媒體譴責,當局處理不慎則可能觸發外交風波。
也許有理由認為不論是「精日」還是「精納粹」,都是出於年輕人的無知。無知不代表無過,無知也不代表豁免。法西斯主義雖在二戰中被打倒,但從來沒有絶跡。在歐洲人看來,正因為這種無知行為,在事實上有可能為歪曲歷史、甚至為新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創造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