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在國內外引起爭議。BBC中文訪問兩位歐美學者,聽聽他們怎麼看待修憲以及中國近年的發展。
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系榮譽教授林根(Stein Ringen)兩年前曾經出版《完美的獨裁-21世紀下的中國》,當時他形容中國是「近乎極權」,但現在他認為要修正為「完全極權」。美國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主任杜克雷(Clayton Dube)則認為,中國有別於其他一黨國家,能夠解決國內問題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夠硬把西方民主的一套搬到中國來,他屬於對中國崛起立場較溫和和正面的學者。
然而兩位學者都認為,如果中國只有一人掌握權力,會帶來風險和不穩定性。
修憲爭議
面對修憲爭議,中國有自身一套論述。中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表示,修憲有利於維護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加強和完善國家領導體制,而目前中共黨章對總書記、軍委主席,以及憲法對軍委主席,都沒有做出「體現了黨和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規定。他認為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做出新規範,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過,兩位歐美學者均認為這對中國並不是好事。
來自挪威的社會學者林根對BBC中文表示,修憲是一件「大事件」,因為是正式確認中國的領袖擁有「絶對權力」,讓習近平成為「唯一」的領導,林根形容這是「危險的一步」,沒有人能制衡領導人,或會令領導人「犯錯誤」,或是變得過於自信去採取「具冒險性」的政策,一方面加大在國內的管控,或會造成國內系統的不穩定局勢,另一方面國外亦會變得霸權。
雖然《人民日報》稱今次修改國家主席任期,「不意味著改變黨和國家領導幹部退休制,也不意味著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但林根認為這次修憲明顯是發出信號,表示沒有人能夠挑戰習近平的權力和地位。林根認為,習近平目前的權力地位媲美毛澤東,沒有人能夠超越,或是與他並列。不過兩人之間存在兩大分別:第一點是中國已經富強起來,經濟資源與軍事實力比以前還要進步;第二點是行使權力上,習近平比較「具策略性」和「審慎」。
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主任杜克雷(Clayton Dube)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認為,今次修憲並「不是這麼大的一件事」,他解釋說:「黨總書記、軍委主席的職務更為重要,但沒有任期限制,今次取消任期限制的是國家主席,相當於一個儀式頭銜。」他亦提到,當年江澤民即使卸下國家主席一職,也繼續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反映要掌權超過10年,不限於一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