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衝擊丶生活停滯丶就醫困難等因「清零政策」而引發的種種現象使中國內外都出現對「清零政策」的疑慮,更擔心「弊大於利」的時刻恐將到來,中國對新冠的「零容忍」還能撐多久呢?
中國對新冠病毒的「清零政策」,大幅度阻擋了該國本土疫情的傳播。但隨著全球疫情邁入第三年,外界擔心中國持續實施的嚴格防疫措施,將對民生經濟帶來難以負荷的影響。
3日,總部位於美國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更將中國的「清零政策」放在2022年政治風險清單上的第一名,認為在新冠病毒不斷變種的情況下,該政策持續下去有可能適得其反,並且拖累全球經濟。報告中稱:「更嚴重的經濟損害丶更廣泛的國家干預,以及更多不滿的群眾恐將隨之而來。」
中國考量防疫政策,從未將經濟衝擊放在第一順位
不過,盡管如此,許多專家仍認為中國將持續貫徹其嚴格的「清零政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林大偉就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在考量防疫政策時,從未將經濟衝擊放在第一順位。
「對中國政府來說,2022年最重要的就屬兩大活動:北京冬奧與中共二十大,」他說,「在這兩個活動面前,其他所有事情都是次要的。這也使得中國必須延續清零政策,讓冬奧及二十大可以順利舉行。」
縱使面對變種病毒的威脅,林大偉認為,中國這種「高度集權丶且黨政在社會各角落皆有高度滲透性」的國家,現階段仍舊可以透過強大的動員能力,來執行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
增加對「清零」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從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防疫手段並非完全沒有彈性。其中像是對於疫情輿論的控管,就出現了零星的鬆綁。
以西安疫情為例,雖然發生了多起有其他醫療需求的民眾因防疫因素被醫院拒絕收治,發生孕婦流產丶心臟病患者逝世等悲劇而引發巨大的社會爭議,但中國政府並未完全下架相關輿論,而是隨即處理相關負責人,西安市衛健委官員也在新聞發布會上鞠躬向市民道歉。相較過去幾波疫情狀況,其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林大偉向德國之聲分析,中國政府知道要用哪些方式來應對更大規模的民怨。「中國政府透過其回應方式,將民怨大幅導向為民眾對政府的期望,並對社會傳達『政府會回應民眾訴求』的印象。與此同時,政府也可獲取更多的統治正當性,」他說,「中國政府並沒有把這些民怨視為對政權的威脅。」
外需表現佳,展現「清零」成果
中國當局除了將民意導向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在經濟上也有繼續執行清零政策的動機——這樣的動機展現在中國過去一年經濟成長的數字上。
中國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沈凌向德國之聲表示,原本外界預期中國的清零政策將使得供應鏈加速外移,外需受到影響,但回顧2021年的經濟成果,中國仍舊有亮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