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雖然會為某種政治目的而利用極左,但對極左的防範一刻也沒有放鬆,甚至比防範資本更防範極左。
在去歲末司馬南等人發起的對聯想的圍攻中,有一種觀點認為,2022年中國的主題是權力和資本的搏鬥,持此看法的理據除了民間極左派對以柳傳志(聯想集團創辦人)為代表的資本的攻擊外,主要還是去年中共當局對大資本的整肅,前者正是因此加入到打壓資本的合唱中來。而官方放任針對聯想的持續圍攻,又進一步加重不少人對當局今年要繼續打壓資本的疑慮。此外,二十大於今年的舉行也構成了上述看法的一個背景,要確保二十大順利舉行,當局必須警惕一切破壞性的力量,但現在能夠挑戰習近平的,似乎只剩下資本了。
然而,視權資博弈為2022年中國主題的觀點很可能是錯的,最近發生的兩件「小事」或許能揭示當局的政治密碼,不是要繼續壓制資本,而是將專政之劍指向極左,拿某些極左勢力祭旗,以安撫資本。一件事是廣東高院判決前科龍集團董事長顧雛軍獲國家賠償43萬元,被輿論認為安撫民營企業家及資本的信號作用明顯。另一起事是河南平頂山市新華區法院前不久以「尋釁滋事罪」判處「紅色文化會」五名90後青年從幾月到一年不等的徒刑。
顧案是2017年習欽定的三起要平反的標誌性案件之一,可此後的「平反「遭遇地方勢力阻擾,並不順利,2019年中國最高院撤銷了對顧的部分量刑。隨後顧向廣東高院提起高達一億多元人民幣的國家賠償申請,雖然這個數額同其10年牢獄之災以及被掠奪的企業和資產相比不算多。但顧當時對獲國賠並無指望,他的這一行為更多是表達一種對廣東地方政府的抗議。而廣東高院判決賠償,用新聞的話說,是要體現「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支持民營企業守法經營、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
相比顧獲賠償,五名「紅色文化會」的青年被當局判刑更值玩味。當局指控他們通過購買手機、電腦,注冊、購買微信賬號,代辦、注冊公司,開通微信公眾號,開辦網站等各種手段,以「紅色文化會」名義,打著宣傳紅色文化的旗號,長期利用信息網絡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中多次發布大量抹黑黨史的文章,詆毀多名前國家領導人,以此賺取打賞和流量牟利,形成了一個惡勢力團伙。中共的「尋釁滋事罪」一般是用來對付反體制的異議人士和維權者的「口袋罪」,但現在用在「紅色文化會」幾個極左的青年身上了。
他們成為河南地方當局眼中的「惡勢力團伙」,不過就是發布了據稱詆毀多名前國家領導人,抹黑中共黨史的文章。用公布此案的「紅色中國網」的話說,起訴書提供的11個證據,只是這六位青年從2021年3月底到4月23日不足一月的時間裡轉發的11篇文章而已,但卻觸怒了當局。這11篇文章從標題看,主要是對鄧小平的攻擊,例如,「鄧X揭批其父的鐵證」,「鄧XX40多年得到彌天大謊,江X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薄XX內部講話徹底揭開鄧XX的嘴臉」,「鄧X論下的八大倒退」,「歷數這40年鄧XX全面封殺毛XX的三十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