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媒體36氪,截至2021年12月初,34部外國片中僅有17部順利上映。例如原本傳言去年12月將上檔的《蜘蛛俠:英雄無歸》,便遲遲沒有上映。外界分析,這與美國在12月初宣布將外交抵製北京冬奧有關。
在中美關系惡化下,好萊塢成了中國當局鎖定的目標之一,官媒更是大力批評。《環球時報》12月底便稱中國「不是沒有給好萊塢機會」,但許多好萊塢電影「以錯亂的價值觀追求其『政治正確』」,中國觀眾不會買單。
然而,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陳智廷向德國之聲說:「好萊塢電影並沒有在中國式微,漫威若能打入中國市場,我估計也會非常受歡迎。」
他強調,《長津湖》系列電影大賣,不代表中國觀眾只想看主旋律電影。「如果在戲院裡看不到,很多人可能也會在網上看。」
「好萊塢化」的主旋律電影
在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遭遇滑鐵盧之際,《長津湖》系列等主旋律電影儼然已成為中國觀眾的首選。雖然其所宣揚的愛國主義是一大賣點,但陳智廷表示,「現在的中國觀眾是很挑惕的,人們日常環境裡其實充斥各式各樣的主旋律。《長津湖》的成功,其實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
《長津湖》系列電影集合了如中國軍方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投注丶三個合導導演中就有徐克與林超賢兩名香港知名導演丶中國當紅明星吳京與易烊千璽,再加上好萊塢式的視覺特效與技術,「它不只是一部主旋律電影,而是融合了好萊塢電影及香港電影的長處,並結合國家政策及資本挹注的集大成,」陳智廷說。
然而,他也認為,作為中美競爭加劇下的時代產物之一,主旋律電影會否成為中國電影未來的方向仍是未定之數。其中一個變數,就在於面向中國大眾的主旋律電影,難以達成中國加強軟實力,向外輸出文化的目標。
去年11月,中國國家電影局曾發布《「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揚言要在2035年前成為世界電影強國,大幅提升「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不過,當《長津湖》第一部在去年上映時,卻屢次在海外吃上閉門羹。馬來西亞政府即表示,由於該電影涉及美化共產黨以及共產主義,因此禁止《長津湖》在馬來西亞電影院上映;在韓國,《長津湖》則受到民間團體的強烈反對,指其違背史實。
對此,陳智廷表示:「中國電影其實現在還沒有打入哪個別的市場,電影說是軟實力,但許多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太硬了,讓海外觀眾感到抗拒。」
「中國在軟實力方面,比較成功的要屬電視劇還有抖音丶小紅書等,」陳智廷說,「現階段中國電影的市場還是在中國大陸,而且做得很成功;開發其他市場不是(中國政府)現在特別要做的部分。」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蔣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