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LGBTQ+((LGBTQ是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與疑惑者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家暴倖存者也面臨多重障礙。他們可能沒有認識到自己受到了虐待。
他們害怕被別人知道,或是擔心社服部門介入,尤其是在兒童保護措施方面。
LGBTQ+ 人士往往也不知道、或認為他們沒資格獲得主流家暴支持服務。特別專業服務確實有,但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鄉村地區。
殘疾或健康不佳者也面臨更多的實際困難,尤其是在住房方面。對有些人來說,施虐者也可能是護理者。有多種和複雜需求的人(比如有精神健康問題、使用毒品、無家可歸者或是犯罪記錄)也經常得不到專業服務支持。
恥辱和羞恥感
布里斯托大學研究員(創傷和弱勢群體)艾利森·格里戈裏(Alison Gregory)
每一社會和文化中都有家暴現象,儘管過去50多年見證了許多變化,不幸的是,我們在面對那些跟我們類似的人所經歷的家暴現象時仍然感到束手無策。
許多受害者對他們所經歷的暴力感到尷尬或是羞恥。他們可能擔心,如果決定結束這種虐待關係,會被別人知道,他們也將會遇到外界評頭論足的風險,會讓他們受到不同的對待。
研究還顯示,受害者還特別擔心令父母失望。同樣,結束虐待關係意味著他們必須直面自己的經歷,他們可能擔心,自己不得不去搞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愛?
艾利森·格雷戈裏和利物浦大學社會學主任桑德拉·沃克萊特(Sandra Walklate)
愛可能是人們留在家暴關係中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原因,它可以解釋受害人不離開、或是離開後又返回的原因。
這或許是最難理解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受害者自己可能會因為他們對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施虐者的愛、擔憂和關心而感到苦惱。
根據2021年一項推特調查活動#我為什麼留下(#WhyIStayed)的回應分析發現,這些情感非常複雜。它同時也顯示圍繞伴侶關係、婚姻以及家庭的社交媒體評論的影響力有多大。
一些女性在推特上寫道「婚姻是永恆的」,「我不想一遇到困難就逃跑」,以及「孩子需要父親」。
研究進一步顯示社會對浪漫和愛情關係的期望影響有多強大。
例如,其中一人在推特上寫道:「他第一次打你時,你告訴自己這只是一次孤立事件。他後悔了。你原諒了。生活恢復正常了」。
研究顯示,由於受害人想維持兩人關係而選擇了原諒,並把這作為生活的主要目標,甚至以犧牲自己的安全為代價。
相反,施虐者在操縱受害者感情方面可能非常狡猾老練。他們總是以威脅利誘為名:「 如果你愛我,你就會…」。
他們還會利用受害者的擔憂和關心阻止他們離開,通常他們會以傷害或自殺做威脅。施虐者知道受害者一想到施虐者可能會受到傷害就會感到內疚和不安(即使受害者沒有做錯任何事)。
親人、朋友和專業人士可能會難以置信地問:「他/她這樣對待你,你怎麼還會愛他/她?」。這時,許多受害者會對自己難忘舊情保持沉默。這本身就很危險。
因為愛有著強大動力,如果不允許表達愛,可能面臨疏遠受害者的風險,並讓他們感到更加孤立 - 而這正是施虐者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