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脊樑,繼續做犬儒
此消息仍在社群網站廣泛傳播。顯然,除非組織上要求消除影響,三位院長及前副院長並不覺得需要向公眾澄清事實。一些微信營銷號本無所謂真相,只要能帶來點擊量就要傳播。那麼這樣的消息為什麼受公眾歡迎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近年來當局全面打壓言論自由,抓捕人權律師和異議人士,窒息學術空間,公眾太壓抑了,樂見有人振臂一呼,即便不能帶來改變,至少也能出口大氣。這個解釋有道理,但並不是全部。中國並不缺乏敢於出聲的義士,王炳章,劉賢斌,陳雲飛,郭飛雄,吳淦,劉萍、王全璋,伊力哈木,張海濤……作為反抗者,他/她們的認知、勇氣和行動都遠在「三教授」之上,但是社群網站很少見到他/她們的名字。
一個流行的說法是:體制內的反抗者更需要勇氣。如果這是指他/她們為了公義,願意放棄既得利益,的確令人敬佩。但是,如果這是指體制內的反抗意味著更多危險,或者更有效果,則未必是事實。劉曉波、曹順利、伊力哈木等等都曾經在體制內,而且位置還不低。假如他/她們小心翼翼地留在體制內,即便表達異議,也會受到體制的保護。但是,如果你的反抗真正威脅到體制,那麼你會立即被體制清除出去。像李旺陽、劉賢斌、陳雲飛等始終處於體制外的異議人士,一開始就可能遭到肆無忌憚的迫害。
人們熱衷於傳播「三院長辭職」之類的消息,正是因為它的犬儒特徵:既能讓人感覺國人良知未泯,又沒有支持實質反抗的危險。假如李沉簡教授變成了劉曉波,也就很少會有人這樣慷慨激昂地稱頌他了。對此,李教授在文章中所言極是:「這樣的犬儒和無恥何以盛行?除了人性中固有的懦弱和卑微,社會幾千年來對敢言者的持續絞殺當屬首要原因。從文字獄到株連十族,當敢於『一士之諤諤』的人被消滅的時候,負淘汰的結果自然剩下的是『千士之諾諾』。」
*本文原刊《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