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星為未上市公司、流動性有限,這在購併認定時,一般被視為相對不利因素;亞太電信身為上市公司,流動性較佳,反而以較大折價被購併,兩相比較成交價,亞太這案子實在令人不解」政大法學院教授方嘉麟表示。方嘉麟分析,2020年9月4日,遠傳與鴻海協議股份交換,當時以0.1551447股遠傳新股向鴻海交換1股亞太,若以當日遠傳收盤價計算,亞太每股價格尚超過9元。去年9月間,遠傳又參與亞太私募、以每股10元取得其11.58%股權,並成為僅次鴻海的第二大股東;但自去年私募案後,亞太財務狀況並無明顯惡化跡象,雙方何以低價成交,相信不少投資人都想問個明白。
台鐵低調回應「我們沒投贊成票」
亞太電信成立於2000年5月,隔年開台,最初該公司原名東森寬頻電信,是取得第一張營業執照的民營固網業者。當年力霸集團結合台灣鐵路管理局(以下簡稱台鐵),台鐵自交通部特許執照發照日起,將環島鐵路幹線兩側管溝截面積半數交給亞太獨家使用,為期25年。當時條件是,亞太為相關使用權支付台鐵84.25億,每年另支付1億元;同時,台鐵以其中80億元作價轉投資亞太,也就是說,台鐵並未實際出資。期間,台鐵一度是亞太最大股東,直到2014年,亞太與鴻海旗下國碁換股合併,鴻海才成為最大股東。因此在本購併案中,身為創始股東的台鐵立場為何,自然是焦點。
面對記者求證,台鐵發言管道僅低調回應,兩席法人董事代表朱來順、曹棟鈞(編按:兩人職務應為台鐵副局長、交通部主計室主任)在表決時「並未投下贊成票」。換言之,交通部對本案不是棄權、便是反對。然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董事會上表決票數與發言內容等細節時,台鐵皆表示「不便揭露」。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邱顯比分析,購併案中買方出價帶有「控制權溢價」是常態,但最終實取決於雙方議價能力,「也就是誰需要誰多一些」。2014年時,鴻海創辦人、前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被小股東問到,以20元投資亞太電信,是否買貴了?郭台銘曾妙語回答:「貴還是便宜,要看大家是從哪個角度看,」如今勢易時移,郭台銘本人退下鴻海經營第一線,亞太也轉手被遠傳購併,究竟亞太成交價位是不是太便宜?投資人應該也有不同的看待角度。
現任風傳媒財金主編,近年在香港獲頒10座財經新聞獎,他負責中國經濟及商業,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新創、併購、商業人物、家族企業及公司治理報導。個人網站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