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示,消滅病毒很難,甚至不會發生,全民檢測可以協助「清零」,但並非現在最重要的考慮。
根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9日公布資料,香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第5波疫情累計103.3萬人染疫,其中核酸陽性檢測個案68.6萬例、快速抗原測試陽性34.7萬例,死亡人數達5437人。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電台等港媒報導,袁國勇說,消滅病毒很難,甚至不會發生,病毒會一直變種,未來可能要每年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感染病徵輕微,這時是否「清零」已不重要。預計今年7月夏天來臨時,疫情基本上會結束,屆時仍會有市民感染,但可稍微恢復正常生活。
關於全民檢測,袁國勇指出,在確診個案回落時推行全民檢測,可以協助「清零」,但並非現在最重要的考慮,不一定要做。就算推行全民檢測也一定會有「漏網之魚」,若發生超級傳播,仍會出現大爆發,只會浪費檢測成本200億元(新台幣725億元)及令市民失望,認為政府要審慎考慮。
袁國勇指出,政府以公務員及醫管局相關員工約1/5染疫推算,香港至少有約150萬人染疫;香港大學團隊數學模型推算則是近400萬人,相信實際感染人數在這兩個數字間。
袁國勇說,遵守社交距離加上接種疫苗,疫情將可見好轉,過一週或許能跌破1萬例,再過數週可逐步回落至1000例左右,甚至再降到3位數;市民若在社交距離上鬆懈,一旦發生超級傳播,疫情會再次反彈,亦不排除有第6波疫情,或出現其他變種病毒。
袁國勇呼籲香港民眾盡快接種疫苗。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接種疫苗,包括長者和兒童。建議將「疫苗通行證」推展到公共交通工具,只要市民接種疫苗,確診及死亡個案減少,就可放寬餐館、健身中心等營運限制,也可恢復國際航班來港;亦應容許確診醫護人員無需隔離,可繼續工作照顧確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