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條舊仔褲、一襲白T恤,像沙龍主人般向圍坐的聽者介紹投入調查的心理動力、調查的思路和複雜的感受,解釋有關霧霾的性質和危害、來源和構成的科學原理、調查的過程和結論。她環視、打量追光下的塵埃,和觀者一起想像PM2.5的模樣;她背負空氣採樣儀採樣送檢,請來左小祖咒為動畫短片配音,直觀演繹PM2.5如何危害人體;她用資料視覺化,把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前衛生部部長陳竺與專家合作發表于《柳葉刀》雜誌的報告估計的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35萬至50萬人早死這樣慘烈的數位,處理得通俗、形象、警醒。
她實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鋼材生產大省河北,經歷了無人機因霧霾過重而無法記錄污染情況的尷尬;在燃煤污染致死數千人的倫敦霧霾事件過後62年,她前往因霧霾喪生者的墓地憑弔,也去到仍燒壁爐的人家拜訪,當年倫敦「禁排黑煙」、「限煙區只能燒無煙煤,財政補貼壁爐改造的大部分費用」等規定的條文,具體化為男主人手中清潔的煤塊;她深入英國南威爾士一座關閉的礦井,在已成文物的最後挖出的一車礦石旁,向網友介紹瞭解到的英國以油氣代替煤炭的能源戰略;為考察同樣惡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車尾氣的洛杉磯光化學污染現象,她在直升機上俯瞰這座車輪上的城市攤大餅式的道路模式和對汽車的高度依賴,在公路邊直擊加州空氣資源管理委員會的官員向沒給重型柴油車加裝空氣顆粒物篩檢程式的司機開出罰單。
查閱文獻,對一些人所稱的倫敦霧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見成效的說法,她發現開始治理的頭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氣污染物;她還把官員和業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眾視野之中:一艘海輪排放的PM2.5幾乎等於50萬輛貨車,而輪船和飛機的燃油還沒有得到像汽車用油那樣的哪怕不算嚴格的監管。
當面採訪,她直問中國石化集團前總工程師、國家石油標準委員會主任曹湘洪:為什麼是石化行業而不是環保部門主導油品標準制定?為什麼不公開油品標準升級的成本?有沒有可能放開油品市場?她得到了曹主任坦率的回答。
【三、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奔波在中國、美國、英國,和小夥伴一起拍攝、編輯視頻,花的是她自己的錢,她說:「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這是一個母親理智的衝動,得知自己懷孕前從不戴口罩的母親,女兒出生後每遭遇霧霾天卻連孩子笑一下都擔心吸進太多PM2.5的母親,就是因為關心孩子的心肺和未來,她專門向南加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預防醫學教授求證社區裡年輕媽媽們「為避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要鍛煉孩子早點適應霧霾」的困惑,教授的回答「沒有證據表明讓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氣中他們能產生適應性,研究發現幼兒的肺部功能會因此受損」,更讓她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