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公開 群眾募資平台大黑馬

2015-03-01 23:30

? 人氣

「用你的錢、圓我的夢」,把點子放在網路上向大眾募資,近年興起的群眾募資平台,讓台灣人也瘋狂,去年就有超過9萬台灣人,在國內外群眾募資網站捐出超過新台幣2億元,贊助素未謀面的網友圓夢,成長率較前年翻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群眾募資」確實是種充滿魅力的籌資方式。除了解決資金門檻之外,還能測試市場水溫,達到產品行銷效果,智慧型手表業者Pebble透過群募網站獲得百萬美元奧援、如今一年出貨量超過100萬只,已是全球智慧型手表領導品牌。

群募沒大家想的簡單
逾六成上架提案會失敗

不過,一年集資超過新台幣160億元、全球最大的群募網站Kickstarter,最新營運數據顯示出,群眾募資其實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淘汰賽。群眾募資生態跟你想的並不一樣。台灣最大群眾募資網站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說:「群眾募資的最大迷思,就是許多人誤認這很簡單。」琳瑯滿目的美好提案,超過6成會失敗。


去年5月在群眾募資網站募得新台幣100萬元學費,34歲的葛如鈞如願成為台灣第一位自Google「奇點大學」畢業的學員。看似靠著群眾募資圓夢又暴紅,但曾有一次募資失敗經驗的他清楚,錢不會從天上自己掉下來。「別覺得這只是試水溫,除了要努力、更要盡全力。」

現象一:媒體寵兒藏風險
科技類商品失敗率最高

葛如鈞第一次失敗的經驗就是募資製造手機配件,科技產品因集資金額屢創新高,向來是媒體鎂光燈焦點。不過,被捧越高的產品、背後隱藏的風險越大。就算達標,成功量產、準時出貨更是天方夜譚!更慘的是,最後你收到的商品,往往不如你想像的那麼酷炫。

當大眾開始認知到群募網站的購物風險遠高於傳統電子商務,網友的心態便開始趨於保守。2014年,以超過新台幣4億元的集資額,刷新全球群募市場紀錄的產品,竟然是一個集合多種功能的行動冰桶。

現象二:影音類人氣最旺
訴求清楚、贊助門檻較低

那麼,消費者喜歡什麼類別的集資案件呢?答案出人意料──音樂、影片類型的集資案,成功案件數是總體的35%,募得總金額也占了19%。

FlyingV執行長鄭光廷分析,音樂、影片產品的訴求清楚、感染力強,容易吸引跨族群贊助者相挺,這一類產品所需資金不高,消費者的贊助門檻較低,但相對很難獲得鉅額注資。至於募資金額超過百萬美元,最多的就是遊戲。

現象三:新聞類登年度黑馬
金額平均比音樂類高四成

此外,Kickstarter去年也蹦出兩匹黑馬:新聞與工藝品。新聞集資案成功數量雖僅158件,但平均每位贊助者捐出新台幣37萬元,比人氣王音樂類高出4成。

現象四:台灣最瘋社運
太陽花學運三小時募633萬元

台灣消費者在Kickstarter的消費占比很小,但2014年的台灣群眾募資市場,與全球趨勢最不同之處,就是太陽花學運所掀起的社會運動狂潮。從3小時募資633萬元、購買《紐約時報》廣告,到學運落幕紀錄片的製作發行,群眾募資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