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坦言,許多觀察家仍無法看清「中國的表面中立及對俄羅斯的政治支持」。歐盟領袖一直呼籲北京調停並施壓普京停火,「但北京完全沒有改變政策、與莫斯科保持距離或扮演建設性角色的跡象」。
他分析,法國輿論對中國的觀感並未特別因俄烏戰爭有太大改變,但中國形象過去幾年來不斷惡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國戰狼外交、侵害維吾爾與香港民主,以及對台灣軍事威脅等,都嚴重影響中國觀感。
波恩達茲則說,今年初候選人史無前例地討論中國與台灣議題,「這讓選民了解到法中關係,就如同法俄關係,並不只是遙遠的國際政治,而是根本的政治問題,會影響主權、經濟與安全,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歐陸最大危機籠罩,雖然候選人不至於為此更動政見,但也使他們被迫作出回應、改變態度,甚至調整議程。可以說在開戰後幾週內,候選人的支持度幾乎被他們與俄國或歐盟的關係而左右。
換言之,俄烏戰爭不僅主導了選戰時的媒體環境,更重塑法國政治氛圍、輿論空間,以及選民對國際政策的關注。
可惜的是,由於版面與關注點的移轉,政見辯論時程遭到嚴重壓縮,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直接表明不參加公開辯論,部分法媒因此將本屆總統大選形容為俄烏戰爭的「附帶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