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還稱,和老奶奶一樣,另一名也是從上海東海養老院轉入集中隔離的患者,是他們的鄰居。他在3月25日被轉移到隔離設施後的隔天即死亡,也沒有被計入確診死亡病例。
4月初,《華爾街日報》發布多篇報導指,近期在上海的東海養老院有至少100名老人篩檢呈陽性。與此同時,根據住院家人的說法,近幾週至少有20名院內老人死亡。家屬質疑死亡與新冠有關,但院方並未公開評論或確認任何死亡。
除了《華爾街日報》,另有兩家中國媒體「第六聲」(Sixth Tone)、財新網亦跟進報導東海養老院情況,但有關消息在中國網絡皆被迅速被審查屏蔽。
中國特色統計?
中國當局統計新冠病例的方式比世界上其他地區還要來得更狹窄、不透明,且標準有時並不一致。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地區,任何因新冠病毒因素或促成因素的死亡,均被視為與新冠相關的死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流行病學專家張作風向美聯社表示,但在中國,衛生當局只計算那些直接死於新冠病毒的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則稱,「如果死亡可以歸因於潛在疾病,他們(中國)總是會這樣報告,不會將其視為與新冠相關的死亡,這是他們多年來的模式。」
兩人同時強調,這是中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一慣做法,本身並不能證明上海故意少報本波死亡人數。但美聯社報導指出,上海當局確實悄悄地改變了其他標準,並因此違反了中國自己的規定,混淆了真實死亡人數。
包含一名中國公共衛生官員在內,共有三名知情人士告訴美聯社,此次疫情爆發期間,上海衛生當局僅將肺部掃描顯示有肺炎證據的患者,視為「有症狀」的確診病例。所有其他患者即使檢測呈陽性,並有其他典型的新冠症狀,如打噴嚏、咳嗽或頭痛,也被視為「無症狀」。
這樣的「無症狀」病例分類方式,與中國過去的國家指導方針有所衝突。這也與今年1月上海防疫專家組成員吳凡的說法有巨大落差,吳凡當時稱,即使是最輕微的症狀,如疲勞或喉嚨痛,也會被「嚴格」歸類為有症狀的病例。
針對新冠統計的數據問題,美聯社試圖詢問中國國家衛健委,其在回傳的一份傳中表示:「沒有依據懷疑中國的流行病數據和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上海市政府則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展開「社會面清零」九大攻堅行動
上海市衛健委22日上午通報再稱,上海疫情正在好轉。上海市政府同日亦宣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副總理孫春蘭的「動態清零」指示下,即日「開展九大攻堅行動,力爭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
根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貼文,對於上海封控還會持續多久,官方回應指:「一旦實現社會面清零並不斷鞏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據『三區』劃分相關要求,逐步、分批、有序開放社會面人員流動和生產生活,直至完全恢復常態。目前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經出現積極向好的趨勢,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努力,正常的生活就會早日到來。」但並未給出具體解封日程與進度表。
對於官方稱疫情有緩解跡象,中國網民有人指「如果數據是真的,那就是穩中向好」,但亦有許多聲音質疑通報數字的真實性。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