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十一年後,南北韓領袖在全世界關注下,再次正式會面並舉行和平會談。相較於北韓之前劍拔弩張的態度,如今的情勢發展,著實令世人意外,但仍希望這是朝鮮半島邁向和平的開始。如果我們以反方向,來解讀金正恩之前脫序的行為,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假設金正恩在瑞士接受西方教育回國後,他真的希望能為北韓人民帶來一些生活上的改善,但礙於內外情勢的顧忌,他必須先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掩敵人耳目,以求今日走到板門店的機會。
金正恩剛接班時,外界並不看好這個年輕人的能力,甚至認為他有淪為傀儡之虞。結果卻是,對內,他大肆整肅重臣,尤其是軍方人士,甚至派人遠赴馬來西亞暗殺金正男,使他成為北韓真正的領導人。對外,他不斷核試,甚至製造氫彈,並測試導彈的射程,揚言要摧毀美國,讓關島一度陷入戰爭的恐慌中。然而就在川普總統威脅動武,聯合國對北韓實施禁運之際,金正恩卻藉由參加平昌冬奧的機會,表達願意與川普會面,同時也出訪大陸,宣布停止試爆及試射,全力發展北韓經濟,向世界表達和解的善意。
金正恩前後反差甚劇所為,是精算過的安內策略和攘外戰略。首先,他上任後的權力地位不穩,卻利用人性對權力貪婪的本性,用副手鬥倒主帥,連他的姑丈張成澤都遇害,再回過頭來處理這些副手。他在短短三年內,將國內有可能威脅他的勢力剷除,完成安內的規劃,消除保守勢力的反撲,使其無後顧之憂。
其次,金正恩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讓國際不知他葫蘆裡究竟是賣什麼藥,例如二0一四年他缺席最高人民會議第二次會議,並神隱四十餘天,卻突然派出高級代表團訪問正在舉辦亞運會的南韓。藉由不斷的核試及試射,從原本被嘲笑是小孩玩大車的測試,到美國和大陸都不敢忽視的現在,金正恩再次證明,國際事務他或許成事不足,但敗事絕對有餘。接著,他開始展開笑臉外交,訪中、接待密訪的美國國務卿、穿梭38度線,到期待與川普的會面,讓朝鮮半島有統一的機會,讓北韓有重返國際社會的契機,讓人民有改善經濟的希望。他讓北韓有與國際談判的戰略籌碼。
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不會憑空出現,南北韓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統一,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因為北韓還有核試活動的跡象,南韓尚在美國保護之下,加上大陸、日本、俄羅斯都有各自地緣政治和戰略上的盤算,但是融冰絕對比結冰好。
外界常會將兩韓和兩岸關係相比,筆者認為根本問題不同,所以難以類化。兩韓大多數的人民都有統一的期望,只是以什麼形式,政體,由誰主政等問題,尚待長期觀察及討論。兩岸則是有台獨意識的問題,大陸對其又有不可原諒的情節,雖說南韓和台灣都有美國撐腰,但是兩岸在許多方面都處於不對稱的發展。在兩岸越走越遠之際,雙方應先放下意識形態的爭議,先求同存異,恢復交流,統獨問題或許到下一代就自然有答案。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