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之後多年越南出口規模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增長緩慢。1988年甚至還縮水到10億美元,深圳則大幅上漲到18.4億美元。1988年開始,深圳的出口額超過越南,並在此後20多年持續領先。
1990年,深圳出口開啟「狂飆」模式,一年時間漲了近四倍。從1989年的21.7億美元,漲到81.5億美元。越南僅從15億美元漲到23億美元。兩地出口規模拉開差距。
1995年,深圳出口額突破200億美元;越南出口則在2003年才站上200億美元這一台階。
此後,越南開始追趕。2005年,深圳全年出口超過一千億美元;越南則晚了6年,在2011年達成這一目標。
2013年,深圳出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後,結束暴增模式,出口額甚至出現萎縮,2017年收縮到2440多億美元。而這幾年越南並沒有停下增長的腳步,反而在2017年實現18%的大幅增長,達到2273億美元,與深圳已經相差無幾。
2018年,美國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跨國公司為了規避越中美之間的貿易壁壘,把不少產能轉移到越南,深圳出口額不再增長,進入停滯期。也是在這一年,越南出口2595億美元(世界銀行)相比深圳2460億美元(深圳統計年鑒),首次反超。
從1988年被深圳超過,再到反超深圳,正好過去30年。而不可否認的是,無論越南還是深圳,都取得舉世矚目的超高增長。
此消彼長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快速發展的歷程在對於中文讀者來說,耳熟能詳。
越南崛起的原因也不難理解。越南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利用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從中國承接製衣、制鞋、電子等產能,再加上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更促使一批企業加快向越南轉移。
越南也有意識地放大自身這一優勢——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先後和世界多國簽署自貿協定,包括《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越南與英國自由貿易協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等,使其成為簽署自貿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
越南工貿部進出口局副局長陳清海就表示,越南出口的最大機遇在於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實現越南出口增長的最大動力就是發揮好自貿協定的作用。
多年前就已發生了越南出口額超越深圳,但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國引發討論,重要的背景是,深圳3月經歷了因疫情帶來的封城,雖然時長不及上海,但對出口打擊明顯,出現兩位數下跌。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與幾位學者進行聯合研究,用按月更新的城際卡車流量變化來推算各個城市的實際收入變化,重點分析了武漢疫情結束後內地的16次封城。研究估計,如果對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個特大城市實施封城兩周,對當月全中國GDP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根據去年數據測算,約為1900億元),其中約有7%是來自於當地封城對其他城市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