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只有一天能與公眾見面的「活女神」:《尼泊爾史》選摘(4)

2022-06-10 05:10

? 人氣

20220520-庫瑪麗的大廈在加德滿都。(取自維基百科)
女神平日深居廟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衣食起居,完全由專人伺候。(取自維基百科)

女神平日深居廟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衣食起居,完全由專人伺候。在女神節時才出遊,顯示一番神威。所謂女神節,也就是因陀羅節。女神節第一天,一清早老王宮廣場就擠滿了圍觀的人群,他們穿著節日盛裝等候觀看「女神」出遊。國王、王后、首相、大臣、社會名流以及各國使節,也都來參加慶祝活動。在廣場周圍的通道上,廓爾喀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森嚴。在女神廟前,一輛裝飾華麗的古代木輪大車等候女神的到來。大車兩旁還有兩輛小車,一輛乘坐加內什,一輛乘坐拜拉夫,他們都作為女神的男侍從陪同出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下午三時許,軍樂高奏,禮炮齊鳴。「女神」—一個經過化裝,頭上戴滿金銀首飾的女童,由祭司抱到妝點一新的高輪彩車上。女神雙腳不得踩地,僧侶走過的道路也要用白紗鋪上。待女神上車後,僧侶要在車前宰殺一頭活羊,為神車送行。之後,三輛木車由人用繩索拉著徐徐而行。身穿古代服裝的廓爾喀兵方陣在彩車前開道,成千上萬人組成的化裝遊行隊伍跟隨在彩車後面吹吹打打,載歌載舞,在熱烈的氣氛中浩浩蕩蕩地向鬧市行進。市民、農民狂熱地尾隨著「女神」車,大唱讚歌,乞求「女神」帶來吉祥、好運和幸福。

女神車到老王宮前要稍作停留,因為尼泊爾國王(現改為總理)、王后、首相、大臣、各國駐尼泊爾使節已在舊王宮長廊上等候女神的到來,女神車一到,樂隊高奏,歡聲四起,國王恭恭敬敬向女神致禮,並向女神贈送一枚金幣,以感謝女神授命他治國之恩。

女神節起源於哪一代,已不清楚。據說這種儀式始於1756年賈亞‧普拉卡什‧馬拉(Jaya Prakash Malla,1750~1768年在位)在位期間。那時,有一個女孩被庫馬麗女神「附身」,聲稱自己是尼泊爾谷地的庇護者。從此人們便膜拜庫馬麗女神,並建造一座有金窗戶的華麗住宅,把那個女孩供養起來,每年因陀羅節,由她的侍從加內什和拜拉夫陪同出來巡遊全城。因此直到今天,人們還從釋迦族女孩中選出一人擔任此種角色,把她當作庫馬麗女神崇拜。還有一種說法,也是來自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尼泊爾有個國王,在同塔拉朱女神(Taleju)玩牌時產生了邪念,女神一氣之下隱身而去。晚上國王做了一個夢,夢見女神對他說:「你荒淫無道,社稷將毀之一旦,你要保存江山,就要崇拜『庫馬麗』活女神,我就是她的化身。」從此,尼泊爾開始出現選活女神之風,以及慶祝女神節的活動。

前面說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這一天「女神」能外出和公眾見面,其他的漫長歲月都只能在廟中靜靜度過。其實,「女神」的命運不過是過去尼泊爾婦女悲慘命運的一個縮影。按照尼泊爾傳統觀念,童女在結婚前都是神的化身。在家裡,男孩犯了錯誤,父母可打可罵,對女孩則不然。沒出嫁的女孩,父母也不責備一聲,因為她們是「神的化身」。可是同樣一個女人,一旦出嫁,社會地位就截然不同了。她不僅由「神」變成了凡人,而且還要做男人不做的家務和田間勞動。生兒育女自不必說,田裡的插秧、收割等農活,幾乎都是由婦女承擔。人們常可以看到尼泊爾婦女背著孩子在田間勞動,在工地幹活,在市場營業。這樣的辛勞已經可以說是十分悲苦了,若她們一旦喪夫,命運更為不幸。過去寡婦不准改嫁,只好回娘家同父母生活。有的地方,寡婦還要為死去的丈夫殉葬,和死人一道活活焚燒,其慘狀目不忍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