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奧秘之一,參與利益分肥的人越多,社會的頂層就越發穩定;人數與會議效率成反比,政府決策通不過的可能性就下降甚至為零。中共秉政之後的憲法,更改了幾個版本,始終不去確定全國代表與委員的人數和比例,足見中共實施「民主政治」的誠意幾何。
有的中外人士有個錯覺:中國也有議會,如同美國有眾議院和參議院。但是中國「兩會」與歐美的議會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無論是從代表產生渠道,工作方式到開會方式,都像是兩個不同時空的事物。中國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完全不是民選,都是委任指派的。代表委員不需要為自己的選區選民利益激烈辯論,為一個法案的利弊得失和通過與否挺身而出,他們只需要出席開幕閉幕,分組討論與學習,聽聽「習大大」們在吉林組討論上「東北野豬吃什麼」的「親切發問」和指示,然後應酬聯誼,對媒體秀秀形像與服飾就行了。當然,他們是帶著各種雷人和不雷人的提案上會的,兩會又似乎是提意見會和放風會,但為什麼互聯網這樣好溝通民意、交流民意的地方,卻頻頻被屏蔽呢?
線上線下對兩會的壓力有增無減
儘管被譏為「橡皮圖章」,但是「橡皮圖章」已經把自己貼上「民主」的標籤,而且香火不絕。年年歲歲會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會上的人的面孔,有的因為貪腐已經落馬;被網民們漫畫稱為「老盆栽」的申紀蘭們還可以照常舉手;在網絡批評申紀蘭、毛新宇的浦志強被抓進牢房之後,再有山西網友因為批評申紀蘭而被拘問話。但是網民如離離原上草,他們先是在竊竊私語,然後網絡上演化為公開的討論,公開的討論演化為公開的行動,走上街頭,正是對兩會制度最大的壓力和挑戰。
可以肯定,如果當局把網民們對兩會代表、兩會制度的批評,把網民們的上街抗議,都視作對穩定的威脅,那麼,維持住這種「穩定」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它需要給民智已開的網民再次洗腦,需要在每一個終端上架設過濾器,過濾每個網民的思維,直至給每一個網民做大腦手術,安裝芯片,才能完成全國萬眾一心、萬民同夢的科幻工程。
即使只有一個人在黑夜吶喊,在霧霾中尋求清風,黑暗與霧霾也是心驚肉跳的;兩會表面的「祥和」會因線上線下的行動而打破,站出來的身影雖然不多,但代表了無數中國人渴望自由呼吸的心聲。
撰稿:凌滄洲作家、資深媒體人
責編: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