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指出,日本陸軍高層將領不甘被拖在中國戰場,草率制定「五號計畫」,但兩個因素難以實施:一、國軍把四川守得固若金湯,胡宗南在關中、陳誠在三峽兩處,嚴密防守日軍入川必經之地,致使日軍不敢輕易進犯。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連失利,根本沒有發動「五號作戰」的條件,最後落得無疾而終。可以這麼說,抗戰期間,日軍始終未能攻入重慶,也沒有進攻西安,不是不想,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至於二戰後期的台灣角色?郭岱君指出,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台灣兵都被日軍調去打仗,到最後美軍在太平洋已控制住,1945年準備反攻作戰,中國東北、華北、華東都被日本人控制,但四川、雲南、貴州還是國軍控制。美軍在東南亞的反攻很順利,1945年的B-29轟炸機問世,去日本東京轟炸。美軍反攻一條是從海上反攻,另一條是從中國反攻,以台灣為跳板。最後,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意見占了上風,其所統帥的美軍,由菲律賓反攻北上,跳過台灣和中國,直接攻擊日本本土。
至於戰後的國共關係,下半年將問世的《重探抗戰史》書中第三卷有3章8萬字,詳實交代。郭岱君指出,戰後國軍接收東北並不順利,與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調停不愉快。國共自遼瀋戰役後3場戰役,後來節節敗退。為何國民黨贏了戰爭,卻失了江山?郭岱君認為,國軍都是在正面戰場,將領死了200多位,國軍死了幾百萬,而中共則是發展敵後根據地。郭岱君指出,如果當時國共組織聯合政府,也撐不了多久,因為兩邊的政治思想是衝突的,無法相容,直到今天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