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機需要大國共同維持秩序
隨著烏俄戰事時間逐漸拉長,全球糧食與能源供應短缺的現象更加速通膨問題,美國要消解俄國帶來的影響,同樣需要中國維持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巧合的是,2022年下半年美中的政治問題時程也大致相同,中國即將舉辦二十大,美國同樣面臨期中選舉的考驗,大西洋彼岸的法國馬克宏(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雖然成功連任總統,但因為通膨問題輸掉國會多數席次,這也是拜登政府同樣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若美中無法溝通國際秩序的共識,接踵而來的糧食安全和通膨問題的效應,將是即將面對燃眉之急,台海問題在此時保持「戰略模糊、存而不論」,對於美中都是利大於弊。
美中對話共識來自俄國坐大
若美中無法在2022年舉辦有實質意義的高層會議,持續執著台海問題作為爭執焦點,既無助於解決內部政治問題,更可能讓俄國藉機在歐洲擴大,同時飽賺第三地油氣轉運財,中國期盼的是北方強鄰深陷烏俄戰事,因此至今仍未做出無限制支持的承諾。對習近平而言,第三屆政權的正當性需要政績,在今年6月南太平洋宣言受挫之際,消解內部的頹靡與不滿氛圍,更需要實質的成績,美國在關稅議題的善意表達在先,中國也不排除值得拿俄國以鄰為豁。中國月前在香格里拉會議的強硬態度,對外宣稱台灣非國際水域的,和近期的中俄高層會議已對內部有政治交代,雖然失去正面的國際形象,但也鋪墊「拜習會」所需的談判籌碼。
當前美中的政治議程同樣需要穩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各自也有台海與俄國議題可作為大國政治的籌碼。在「拜習會」之前,兩國各自賣關子擺好姿態應是意料之中,台灣恐怕更難從美國取得具備政治意涵的機艦重大軍售項目,俄國也不易從中國身上得到更多實質的經濟援助。現有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雖有瑕疵,中國也非悅服,但關鍵時刻仍能滿足彼此利益,即便美國「精準脫鉤」對上中國「內需雙循環」,仍難以將自外於漫漫江湖。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