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解析台灣國防工業實力:先進武器仍須依賴軍購

2018-05-24 11:40

? 人氣

台灣國防部2018年5月11日公佈的照片顯示台灣空軍的一架戰鬥機貼近中國空軍的轟6-K轟炸機飛行。這架轟炸機據說在演習期間飛過了台灣以南的呂宋海峽。(美聯社)

台灣國防部2018年5月11日公佈的照片顯示台灣空軍的一架戰鬥機貼近中國空軍的轟6-K轟炸機飛行。這架轟炸機據說在演習期間飛過了台灣以南的呂宋海峽。(美聯社)

一個美國智庫新發布的報告說,台灣有能力自行滿足未來軍備需求的一半,但另一半較精密複雜的武器系統,包括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戰機、多性能直升機和自造潛水艇等,仍然必須依賴外來的國際協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國防部公佈的照片顯示,在一次演習期間,軍方在蘇澳海軍基地向總統蔡英文介紹一枚導彈。
台灣國防部公佈的照片顯示,在一次演習期間,軍方在蘇澳海軍基地向總統蔡英文介紹一枚飛彈。

​這份由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發布的報告也指出,台灣國防產業不夠分散,主要生產者集中於三家與政府有聯繫的防務機構及大廠:中山科學院(NCSIST)、漢翔航空工業(AIDC)及前身是中國造船的台灣造船公司(CSBC),台灣政府要發展自主國防產業,應擴大機會讓中小規模國防企業能有更多投入。

全球檯灣研究所研究員安大維(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全球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安大維(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報告撰寫人之一,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大維(David An)星期四在該智庫與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合辦的座談會上表示,台灣國防產業每年營收達23億美元,約佔每年台灣國防開支23%,但這些營收絕大部分都由上述三家國防大廠吸收,其他大約200家規模較小的中小型軍工業公司,合起來全部營收只有3300萬美元,佔所有本土國防產業營收總額不到0.5%。

台灣國防產業分佈“熱圖“ (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台灣國防產業分佈「熱圖」(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安大維並且以台灣國防產業在全台灣分佈地區的「熱圖」(heat map)指出,三家指標性的軍工業大廠分別位於台北附近(中科院)、台中(漢翔)和高雄(台船),另外88家供應各種光學儀器、纜線、感應器、通訊設備等零件的私營企業也都在其附近,這些設備地點過於集中,而且都位於人口密集的都會地區,相較之下,美國的軍工業及國防合同商的分佈「熱圖」,大部分是接近軍事基地和人煙稀少的地區。

安大維說,在中國正不斷加大對台軍事壓力之際,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善用自己的國防產業實力,而不是被動的等待美國提供的武器設備。他說,台灣的中小規模國防產業有極大發展潛力,蔡英文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擴大「安全審查」(security clearance)級別,讓這些私營企業加強對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的保護措施,得到政府的信任,讓這些供應商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防產業,如此也會有利於更多草根性的研發和創新。

美國AMS集團資深副總裁邁克爾·佩里(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美國AMS集團資深副總裁邁克爾·佩里(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最近才到台灣參加「美台國防產業論壇」的美國軍工業公司AMS集團資深副總裁佩里(Michael Perry)也在會上當場宣布,該公司在當天上午的領導層會議上才剛剛決定,將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因為台灣的國防產業發達,有許多彼此可以合作的商機,台灣的強項包括造船能力、無人機及網絡安全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