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國產航母5月13日離開大連造船廠,進行首次海上測試。中國軍網18日報導,該艘航母18日中午已經完成測試,返回大連。根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分析,從航母以自身動力返港看來,國產航母的動力測試基本成功。根據香港軍事專家分析,中國15年後將擁有6艘航母,屆時足以應付美軍威脅、並滿足統一兩岸的需求。
《紐約時報》指出,習近平上任以來,扭轉了解放軍過去的大陸軍主義,對海軍、空軍、飛彈部隊等軍種更加重視,國產航母開始海試,也可看作中國海軍擴張的最新里程碑,也作為超越國界、令人敬畏的實力象徵。《紐時》引述《環時》說法,認為中國新航母可搭載32至36架殲-15,遼寧艦只能搭載24架,在設計上也有諸多改進。
《紐時》也不忘提振美軍軍威,強調美國最新航母福特號(Gerald R. Ford)可搭載75架戰機,美軍所有航母都採用核動力、排水量又有10萬噸,比起只能吃柴油的5萬噸級中國航母,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這都還沒提福特號的電磁彈射裝置)。不過《紐時》也綜合多家媒體說法,認為中國第三艘航母應該已經開建,中國的海上實力還會增長。
首艘國產航母出海5天後,新華社18日報導,該艘航母已經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當天中午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這次海試主要檢證的是動力系統等設備,多位航母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航母離港時由拖船拖出海,但在海試結束後卻是依靠自身動力返回碼頭,表明首艘國產航母的動力系統測試成功。
5月11日遼寧海事局發佈的103號航行警告,顯示5月13日9時至5月18日12時,在黃海北部四點連線海域執行軍事任務、禁止船隻駛入。事後證明,這確實是國產航母海試的時間。軍事專家李傑表示,動力系統就是檢驗鍋爐和螺旋槳,確保航母能動。一般情況要在海上高速航行三天三夜,讓鍋爐全力運轉,檢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此前俄羅斯為印度製造的航母,就是在海試期間燒毀8台蒸汽鍋爐中的7台;英國航母伊莉莎白也在海試期間發生螺旋槳軸周圍密封不良,造成海水倒灌。
至於解放軍第三艘航母(第二艘國產航母),據傳已在上海江南船廠切割鋼板開工,是一艘採用傳統動力、電磁彈射技術、排水量達到8萬噸的大型航母,但是目前仍然沒有見到任何照片流出,中國政府也始終沒有證實這項說法。若以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速度,第二艘國產航母可能在2019年入塢建造、2021年下水、2022年海試、2024年前便可形成作戰能力。
外界甚至傳言,大連造船廠可能正在同時建造第三艘國產航母,但目前同樣沒有任何可信證據。不過根據香港戰略學會主席梁國樑上個月在香港《明報》的分析,中國必須在15年內建造6艘航母,才能阻擋來自日本、關島與台灣東部三個方面的航母戰鬥群。他大膽預測,中國5年後將有兩艘彈射起飛航母加入海軍行列,再花5年形成作戰能力,15年內兩艘核動力航母也將陸續服役—如此才能應付「主權統一」的戰略目標,並且兼顧南海區域的美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