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7歲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上午在奈良市街頭助選時遭到槍擊,送醫搶救數小時後,宣告不治辭世,震驚全球。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8日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安倍晉三執政期間不僅重塑日本在世界的地位,多年來更呼籲各方留意中國及北韓構成的地緣政治威脅,對美國及其盟邦貢獻良多。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R. Bolton)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文章即以〈安倍晉三之死是美國及其盟邦的損失〉(The death of Shinzo Abe is a loss to the U.S. and its allies)為題,剖析這位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最久的首相,如何透過精準的國際視野,帶領日本走出戰後體制、重塑國際地位,並為美國等民主盟邦帶來不容小覷的貢獻。
積極推動修憲,期望日本恢復為「正常國家」
安倍晉三是日本平成時代唯一兩度拜相的內閣總理大臣,分別在2006年到2007年、2012年到2020年掌握國家大權。波頓指出,安倍長期主張擺脫戰後體制束縛,促使日本恢復為「正常國家」,並進一步建立正式的國防力量,達到國防自主。
基於上述立場,安倍帶領的自民黨2012年上台後,即提倡修訂日本憲法第九條,欲將日本自衛隊的目標設定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同時取消憲法中否定集體自衛權的內容,並允許自衛隊得以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任務。
根據1946年頒布的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而為達前項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安倍認為,隨著中國不斷增強軍備、北韓積極開發核子武器和彈道飛彈,日本現行憲法早已不符合國際現況,應透過修憲工程,鬆綁武力並促使日本成為正常化的主權國家。2015年,安倍便陸續通過日本和平安全法制及集體自衛權安全法,並允許日本軍隊時隔70年首度赴海外參戰,提升日本的國防地位。
不過,由於國內意見分歧及立法的障礙,安倍直至卸任前都無法啟動修憲大業。對此,波頓直言,眼看德國已逐步脫離二戰陰霾、甚至成為北約(NATO)成員國之一,美國應力挺日本的修憲工程,以鞏固自身及其印太地區盟友的利益。
長年呼籲各方留意北韓和中國
波頓也強調,在北韓問題上,安倍不僅長期關注北韓的核武及彈道飛彈發展,更不厭其煩地向美國解釋正視北韓問題的重要性。向來對朝態度強硬的安倍,2002年擔任內閣官房副長官期間,更針對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要求北韓當局釋放受害者並進行全面問責。
此外,波頓表示安倍行事謹慎、國際視野精準且有洞見,老早就意識到中國恐將為國際社會帶來的長遠威脅。2007年,安倍便率先發起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應對中國崛起。2021年,Quad更進一步發表聯合聲明「四方精神」,強調印太地區的共同願景即是:鞏固東海和南海基於規則的海事秩序,並積極應對由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經濟及健康危機。
回顧安倍種種的政策,波頓表示,儘管許多評論家認為其政策既分裂又充滿爭議,但實在不足以抹煞他對日本及盟邦作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