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首次來台灣嗎?」「不,我之前為了另1本書來過台灣。」已經高齡77歲的伊札克.布魯克是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的客座教授、傳染病領域專家,由於罹患喉癌動過手術,講話聲音非常微弱,而他先前為了自己寫的書籍《喉切除患者指引》中文版來台灣,這次則是來分享「絕對不要再有」的經歷:六日戰爭和贖罪日戰爭2場戰爭期間,布魯克是以色列軍隊補給營的隨行醫生。
台北市可巴德猶太協會(The Chabad Taipei Jewish Center)28日邀請布魯克(Itzhak Brook)分享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當軍醫的心路歷程。在以色列北部大城海法出生長大的布魯克,自位於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醫學系畢業;贖罪日戰爭後,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完成傳染病領域研究,之後加入美國海軍服務長達27年。
贖罪日風雲變色 離開妻小上戰場
贖罪日(Yom Kippur)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根據摩西五經第3本《利末記》(Book of Leviticus)第16章29至34節記載,猶太人這天要放下手邊工作,整天行贖罪禮,以在上帝面前潔淨;而1973年贖罪日前夕,布魯克認為這天跟過去32年沒有不同,儘管他不是嚴謹的猶太教徒,但受到父母影響,贖罪日這天對他而言仍相當特別。
Dr. Itzhak Brook, a medic in the Six Day and Yom Kippur wars, recounts his experience caring for enemy soldiers. https://t.co/veMc7JdSlX pic.twitter.com/2IjsmG8cKt
— The Jewish Advocate (@TheJewishAdvct) 2017年6月28日
布魯克與太太當時已有2名子女:5歲女兒和3歲兒子,一家4口如過往般迎接贖罪日的到來,但布魯克當晚卻輾轉難眠,中間醒來好幾次,而贖罪日的清晨,又是一陣接一陣的戰鬥機越過天際的聲音,當布魯克還在困惑飛行員怎未遵循贖罪日規定時,他的太太衝進房內大喊:「快起來,你必須現在就起床,你所屬的後備營打電話來,要求1小時內到定點集合。」
埃敘想奪回失土 慎選日子發動攻擊
戰鬥機在贖罪日這天升空,所屬的後備營又下令召集,布魯克剎那間似乎意識到,這是軍事緊急動員。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攻占埃及的西奈半島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敘2國都想奪回失去的領土,因此密謀對以色列展開攻擊,而選在贖罪日這天,正是以色列舉國上下都進行贖罪禮,等於是全年防衛最鬆的1天,儘管約旦提前警告以色列,但以色列沒有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
「我意識到這次不一樣了」,布魯克回憶說道,他曾經歷過六日戰爭,當時26歲的他與太太還沒有孩子,「戰爭來時一定會要離開家人,但贖罪日戰爭與六日戰爭不同之處在於我有孩子了」。布魯克被分配到補給營擔任軍醫,任務就是照顧全營700人的健康;相較於同僚被分配到坦克營,補給營聽起來似乎不用上戰場,但戰爭終究是戰爭,布魯克見到許多生命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