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獨厚製造廠商,對無廠IC設計公司不利
另一項質疑是,法案不公平,獨厚本來就很有錢的Intel。柏克萊公共行政教授Robert Reich嚴厲地指出,這個法案接近「敲詐」。
如前所述,大部分補貼會流向製造商,而不是像Nvidia、高通、AMD這樣的無廠IC設計商,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匿名人士估計Intel能從中獲得200億補貼。以Intel為首的美國最大半導體商,曾對白宮揚言,如果不通過法案,就把建廠計畫移到別的國家。例如Intel曾推遲在俄亥俄州新工廠的開幕,季辛格說如果政府不通過法案,就要把投資移到歐洲。今年2月,歐盟的460億歐洲晶片法案中,有73億直接拿來補貼Intel在德國的新廠。
另外,法案規定受補助者10年內不得在「中國和其他不友善國家」建設新工廠。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中國都曾投資晶圓廠,而且中國將是未來最主要的晶圓市場,此一法案引起企業譁然,雖然企業積極遊說議員,但雙方難以達成共識。
晶片法案攸關國安,有爭議還是得硬著頭皮過
不過,另一說指出,晶片法案不是成本的問題,而是國家安全層次的問題。透過法案重組美國半導體供應鏈,至少能讓美國就近取得必要原料,是擺脫對亞洲依賴、縮減差距的必要措施。
托雷多大學教授Paul Hong說,美國有必須通過法案的理由,因為少了補助,國外工廠不落地的話,美國還會繼續苦於晶片荒,晶片價格也會居高不下。即使很大部分的補貼會進入台灣和韓國業者口袋,在美國營運工廠、雇用美國勞工,對於美國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命脈仍有一定幫助。
晶片法案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為了挽救晶片荒頹勢,美國政府有必要採取保護手段。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