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數位時代的「微偷情」者嗎?測測你的出軌指數是多少!

2018-06-01 19:00

? 人氣

你自己被人微偷情過,或是你自己也是微偷情者呢?(BBC中文網)

你自己被人微偷情過,或是你自己也是微偷情者呢?(BBC中文網)

你聽說過微偷情或是微欺騙(micro-cheating)這個詞嗎?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它是指在兩性關係中一些看似微小的舉動,但卻表明一個人從身心兩方面都開始關注現任伴侶之外的某人。曾幾何時,人們一說到偷情就會聯想到衣領上的口紅印,身上的香水味道,抑或是褲兜的消費收據「罪證」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那些約會軟體(dating apps)和在社交媒體上的私訊(DMs)令如何界定偷情變得更加複雜。微偷情也成了界定對伴侶不忠的最新熱詞。什麼樣的言談舉止可以算作微偷情,微偷情到底算不算偷情?

英國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格拉夫博士(Dr Martin Graff)在這方面頗有研究。他解釋了在網路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出軌(infidelity)這一含義。根據格拉夫博士的解讀,微偷情是指在兩性關係中一方表現出的任何行為或舉止,在第三方看來完全跟單身一樣,無論從情感上還是肉體上。

例如,在智慧型手機之前,一些可以被看作是微偷情的舉止包括在晚上出去娛樂前偷偷拿掉自己的結婚戒指等。但在數位時代就可以省去這些麻煩了,在社交媒體上通過滑鼠鍵盤就可以輕鬆表達你的意圖。比如,你可以發出各種信號讓人知道你好像是單身或是自由之身。

你可以為某人多次按讚,並且從頭到尾都按讚,包括為這個人貼出的非常老的貼文按讚,還給人發送曖昧的私訊。撰寫過「約會史」書籍的作者霍奇森(Nichi Hodgson)也贊同這種說法。她認為,微偷情是賦予一種舊舉止的新名詞。

霍奇森說:「即使在18世紀,人們也通過書信調情,或是在日記中表達不適當的想法,所不同的是,我們現在可以使用現代化工具更容易地達到微偷情目的。」

格拉夫博士指出,雖然微偷情實際上可能並沒有欺騙你的伴侶,但它是一種可以引發出軌的舉止,就好像是熱身一樣。同時,格拉夫認為由於我們現在在線上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不是面對面。這意味著同以往相比人們之間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曖昧和模糊。

在這種含混不清的微偷情世界中,是否有保險的方法確認你自己被人微偷情了,或是你自己也是微偷情者呢?

我們請3位專家:格拉夫、霍奇森以及兩性關係問題專家科林斯(Leila Collins)設計了5個有可能構成微偷情的場景(scenarios),看看你的得分怎樣?

給前任發簡訊算不算偷情?(BBC中文網)
給前任發簡訊算不算偷情?(BBC中文網)

場景1,給你前任發私訊

你和你伴侶去看一場演出,發現其中有你前任喜歡的一個伴奏歌手。你於是拍了一張照片給他/她傳了過去。時光快轉到24小時之後,你前任不但回了你的短訊,還在結尾附上一個吻印符號。如果你繼續和前任用短信交流,算不算欺騙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