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起內部衝突事件,一個標示了政客奪取權力的冷酷無情,並敲響了美國民主的警鐘;一個標示了民不聊生的社會,終致民意洪水的反撲,因此,維持經濟繁榮,堅持和平穩定顯得更為珍貴。
東西兩國的現況,對於台灣的社會有其警示作用。台灣目前確實面臨了多方面的考驗,包括夾在大國政治博弈之間,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平衡並維持國際地位。此外,目前能源方面的問題,也是大眾所關心的,面對電價上漲與碳排失控,對於民眾的生活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在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的衰退與通貨膨脹,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若與斯里蘭卡的政策與貪污問題比較,台灣又何嘗沒有這些困擾?依據2016年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全台有超過一百項的低度使用公共建設,從機場、展覽館甚至文化中心等,數量之多令人擔憂。貪污問題,近者如一個月前剛一審宣判的立委集體貪污案、遠者如2012年行政院秘書長索賄案等,台灣去年雖然在國際透明組織的清廉度排名略有上升,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何妥善規劃公共建設,兼顧環境與產業發展,同時避免貪污腐敗問題,是今後必須審視的重點。
社會制度方面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台灣族群在不斷的政治口水與分化下,裂痕與傷口始終難以癒合,若面對類似美國國會衝突等事件時,台灣將會如何應對?公務員是否能堅守行政中立,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民眾是否有足夠的公民意識,做好危機處理,這些皆為台灣社會能否長期維持穩定的關鍵。
須知台灣曾創造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舉世矚目,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是全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解嚴後所發展出的民主體制,雖未成熟,但公開的選舉制度,言論自由,多黨競爭等,創造出了活潑且多元的公民社會,厚實的社會資本,是台灣面對瞬息萬變世界的基礎,也是台灣邁向國際的底氣。
胡適先生說:「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新加坡報紙曾以漫畫諷刺台灣的政治現況,其自有誇大之處,但以此思考台灣存在的諸多問題卻是有益的。但我們也不必唱衰或過度悲觀,只要人民具有反思意識,對於生活有所堅持,對於核心價值有所追求,儘管過程中稍有波動與逆流,在正確處理之下,危機就能變成轉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危機,台灣若能未雨綢繆,從各國發生的事件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在發現自己缺點的同時,也能找出今後發展的方向。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