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走出意識形態掛帥的危機

2018-06-07 07:00

? 人氣

街頭陳抗現場,常見統獨民眾對峙(資料照,王彥喬攝)

街頭陳抗現場,常見統獨民眾對峙(資料照,王彥喬攝)

理性面對統獨差異,應從大同來理解小異。雙方最大公約數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反對以武力來解決兩岸問題;統一或獨立須經由臺灣人民自決。在民主與和平的充要條件下,達成「和平獨立」或「民主統一」,讓國人都能認同;也給對岸「未來一個中國」的希望,願意善待臺灣,這才是小國的生存智慧。

由於國家認同歧異,統獨意識形態被奉為上綱, 以致任何事務、人事都以此檢視,互貼標籤攻訐異己,是非難辨。進而分化族群情感與信任,此為當前國家最大危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近發生互毀銅像、臺大校長遴選爭議、兩岸一家親言論等事件,激起統獨兩極端團體情緒,相對視如仇寇。加上政論口水節目激化,不同立場媒體刻意撩撥,仇恨語言激盪著社會。理性論調者礙於同儕壓力或怕被貼標籤,大多隱忍無言,多元社會被化約成兩極對立。仇恨妖魅寄生於民主自由而侵蝕了根基。

理性面對統獨差異,應從大同來理解小異。對國家未來的想像因歷史、情感等因素造成歧異,是多元社會正常的現象,本應尊重包容,才能理性對話增進了解,團結合作來解決困境。

20180520-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從1945-1949年的中國期刊雜誌重新審視二二八與台灣史」講座,QA時,現埸統獨意較強烈的民眾,雙方從發問演變成相互叫囂,結束後,對陣的雙方在大廳繼續叫陣及相互對拍「存証」。(陳明仁攝)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從1945-1949年的中國期刊雜誌重新審視二二八與台灣史」講座,現埸統獨意較強烈的民眾,雙方從發問演變成相互叫囂,結束後,對陣的雙方在大廳繼續叫陣及相互對拍「存証」。(陳明仁攝)

雙方最大公約數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反對以武力來解決兩岸問題;統一或獨立須經由臺灣人民自決。以此「共同認知」合作,並遊說國際社會的支持。暫時擱置國內統獨爭議,集中精力進行內政改革,解決長照、年金及低薪問題。充實社會福利,團結國人,遏止對岸軍事盲動,改採對等、和平方式來面對兩岸未來。

在民主與和平的充要條件下,達成「和平獨立」或「民主統一」,讓國人都能認同;也給對岸「未來一個中國」的希望,願意善待臺灣,這才是小國的生存智慧。

團結國人為先,才能抵抗中國武力促統。讓中國認知兩岸未來要由台灣人民自決,才能長治久安。中國民主化才能爭取台灣人民的認同,這是「民主統一」要件。獨派也要認知獨立若引來戰爭是國人最擔心的事,也是獨立運動最大障礙。唯有「和平獨立」才能取得支持,這是很艱難的功課,必須從「和平價值」來思維。

分化國人造成對立仇恨社會,不但無助獨立,反而有害獨立成功。若能團結國內爭取國際支持,並善待中國人民,多交流理解,爭取中國人民反對武力對台。並給老共及國人民「未來一個中國」的希望,善待台灣,進行其民主改革,兩岸逐漸趨同,那時公投統一才能水到渠成。所以台灣先獨立不會影響未來的統一,台灣的統派也無須反對。

*作者為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守護民主平台監事。本文原刊作者臉書。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