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曹興誠的代理人戰爭

2022-08-07 07:10

? 人氣

聰明如曹興誠者,却與台灣一些好戰分子何其相似,但抹黑和平主張是投降,只不過是不瞭解(1)及(2)。而下意識地延續一向的錯誤慣性思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所謂中國人天生愛好和平

自有「文明」記載以來,人類在人的關係,尤其是族群之間,使用暴力和戰爭處理矛盾或衝突,史不絕書,視為當然。

中國大陸很多人自認中國是王道政策,既不侵略,也不使用武力。中國經典裡較少競爭的理論(例如易經主張陰陽調和),宗教也不興為我獨尊(沒有聖戰;十字軍)固為事實,但也不能自我陶醉,自認愛好和平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思想和實踐。中國不幸也有像「夷夏之辨」,中原與邊陲,中央與地方,三綱五常,這些,明顯或隱匿性的「你/我」,「上/下」,宰制和暴力思維。一部史書「戰國策」,幾乎全是戰爭的策略和記錄。史書對帝王將相「武功」,「用兵」的歌頌等等。所以,不能以為兩岸人民天生知道如何成就和平,不需和平教育。所以,我同意曹興誠的觀察:寧願不要盲信所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要同時對兩岸人民,經由對話,提升和平意識。

(三)所謂張伯倫的綏靖主義

台灣很多教義派喜歡以智者的高度教訓思考和平的人道主義者,勿忘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簽署慕尼黑協定,終究不能避免二次世界大戰的往事。認為與中共協商和平,同樣重犯張伯倫被納粹耍弄而失敗的綏靖主義。

這些自以為抓到「歷史定律」的算命家,不過是不懂具體分析的書呆子。我們不否認和平運動有時遇見「流氓」或「精神病患」,你既使用一百倍的同理心,對方也沒有與你交流對話的可能。希特勒及許多納粹就是此種貨色。希特勒其實對必須以締約取得蘇台德區,十分惱怒。認為是英國無理剝奪德國以戰爭改變歐洲的「自然權利」。而事實上,二次大戰的真正起因,不是慕尼黑協定的失敗,而是一戰英法等戰勝國以凡爾賽和約對戰敗的德國,巧取豪奪,必欲置之於死地的野蠻行為的必然結果。所以,連英國的凱因斯都出書指出和平何價?預測歐洲必然再度發生戰端。果不其然,短短二十年後,二戰爆發。

所以,張伯倫之被譏笑為「綏靖主義」而失敗,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不能將兩岸和平的努力,擬於不倫。當然,我們雖是菩薩心腸,認為應該與所有人溝通.只是如果好戰派一定要將中共抹黑為希特勒和納粹,那我想遇到這種「流氓」和「精神病患」,神仙也無能為力。

(四)和談無用論

和談無用論是集所有暴力心理文化制度於一爐的表現。此種意見不僅彌漫台灣社會,而且為許多大陸好戰派(尤其是網民)的觀點。不僅是台灣台獨教義派的口頭禪,而且是不分「翹首以待王師」的「統派」希望。其共同的心理態度和文化價值是「善惡之爭」,「敵我分明」,「秀才流氓」,「愛國敗類」,「你死我活」的鬥爭。或是歌頌戰爭榮耀(「為祖國犧牲」)。或是接受暴力戰爭為當然的政治和社會實踐(槍桿子底下出政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