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封為「台灣最後良心」的義美食品,又因為宣布不販售菸品,博得輿論關注與鄉民熱烈辯論,看似藉機成功營造了良好品牌形象,但整個決策過程給人過於矯情之感,彷彿是因為之前網友號召大家「用新臺幣抵制讓產品下架」之後嚐到甜頭,於是即興的作出媚俗決定?尤其是炒作賣菸議題絕非明智之舉,實在無需過於吹捧,或許大家可以從下列角度來觀察:
一是這個構想剛開始被義美在媒體上再三否認,強調是「不成熟的想法」,但因為國健署和反菸團體隨即作出回應、大力褒揚,網路上也就出現跟風抬轎的言論,義美高總經理於是順水推舟,才又反口說出四大理由下架菸品,若說是見風轉舵也不為過,與其說是顧消費者健康、博形象恐怕還是第一考量!
二是菸品下架的四大理由讓人啼笑皆非,因為空氣品質不佳所以不希望民眾吞雲吐霧,這類只有鐵桿反菸人士才會買單的荒謬說法且不予深究,如果健康議題構成產品下架的理由,恐怕主要產品均為高糖高油高熱量的義美遲早要關門大吉!至於有感於家長反映或反菸團體的長期努力,又為何時至今日才「忽然」驚覺應該停售菸品?也讓人覺得十分突兀。
三是國健署與董氏見獵心喜,即刻要推動修法讓所有通路都不准陳列菸品,媒體也急忙要四大超商和量販業者表態,更彷彿要把不從的業者汙名化?難道只有不賣菸的通路才愛護消費者?賣菸就是比賣十八禁的情色雜誌書籍或血腥暴力電腦遊戲更沒有社會責任?義美自以為停賣菸品可以在健康形象上佔便宜,但如果把自身道德高度越拱越高,可預見的未來當政府和民間團體檢討肥胖議題的時候,又該何處自容?
平心而論,只要是合法的商品,通路銷售與否只會與毛利率及廠商供應系統的獲利率高低有關,不賣的業者自有其不同的營運考量,實在沒必要硬推成善行義舉,許多鄉民就神回應「原來義美有賣菸喔」、一語道破「本來就很少人會到義美買菸」!台灣最不缺的就是造神、獵巫和道德法西斯,這個商業決定除了讓國健署和董氏搭了順風車推動反菸法案外,民眾恐怕要擔心,未來還有甚麼商品會迫於道德壓力,逐漸消失在通路中…
*作者任職於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