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曾被迫為烏克蘭的獨立開闢道路,他本可以因此而受到讚譽,但他支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保持沉默,這使他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前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於1991年引發了前蘇聯解體,使得包括烏克蘭在內的15個新的獨立國家誕生。
但在戈巴契夫去世一天后,烏克蘭政府仍然保持沉默,這並非偶然,儘管戈巴契夫的母親和妻子都是烏克蘭血統。
面對這位「侵占的」和「帝國主義的」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週三走在基輔街頭的烏克蘭人毫不掩飾他們的評價。
32歲的亞歷山大・斯捷潘諾夫(Oleksandr Stepanov)說:「我很高興他死了。敵人和他們的支持者死得越多,我就越高興。」
17歲的學生卡特琳娜・博尤克(Katerina Boyuk)堅信,戈巴契夫「並不真正地關心」烏克蘭,烏克蘭的獨立也與他「無關」。
她說:「他只是一個無法保住『王位』的蘇聯統治者。」
43歲的維塔利・福曼丘克(Vytalya Formantchuk)說:「我認為他和現任克里姆林宮領導人一樣是侵略者。」她補充說,戈巴契夫「費盡心思摧毀烏克蘭人,以及他們的文化和語言。」
烏克蘭人對戈巴契夫的明顯敵意也源於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沉默。
戈巴契夫在西方很受歡迎,但他從未公開評論過這次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
他的親密圈子中的成員、俄羅斯記者阿列克謝・維涅迪克托夫(Alexei Venediktov)7月表示,戈巴契夫「當然對此感到失望」。
更糟糕的是,戈巴契夫2014年表示,他「認可」莫斯科吞併克里米亞。
他辯稱說「人民」的意願在克里米亞公投中得到了體現,但這場公投被廣泛地認為是一場騙局。
基輔從未在這件事情上原諒他。
哲學家、「烏克蘭世界」網站(ukraineworld.com)主編沃拉迪米爾・葉爾莫連科(Volodymyr Yermolenko)說:「烏克蘭人非常懷疑戈巴契夫,我們並沒有感到世界各地的訃告中存在的那種熱情。」
他還說:「他的命運與許多希望改革的俄羅斯改革者的命運相同,但他們的改革僅限於某一點,也就是當人們開始質疑俄羅斯的帝國主義和非殖民化的時候。」
1986年,車諾比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引發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放射性污染蔓延到整個歐洲,戈巴契夫正是當時的前蘇聯領導人。
莫斯科首先試圖淡化災難的嚴重程度,導致當地人疏散延遲。
人們廣泛認為,戈巴契夫應對此負責,並且也要為5天后在基輔的「五一」遊行照常進行的決定負責。
包括許多兒童在內的數千人開心地舉著鮮花、唱著歌穿過城市,絲毫沒有意識到周圍存在輻射雲。
網紅博主和活動家尤里・卡西亞諾夫(Yuri Kasyanov)在臉書(Facebook)上寫道:「戈巴契夫是一個普通的俄羅斯帝國主義者,他只是盡其所能拯救前蘇聯並恢復俄羅斯帝國,而俄羅斯帝國現在正在對我們發動戰爭。」
俄羅斯人不喜歡他,烏克蘭人否定他,但戈巴契夫仍然經常談論他的烏克蘭血統。
他在2015年接受德國新聞雜誌《明鏡周刊》(Der Spiegel)採訪時說: 「我畢竟是半個烏克蘭人。我的母親是烏克蘭人,我的妻子賴莎也是。我說的第一句話是烏克蘭語,我最早聽到的歌也是烏克蘭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