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薩依德也被指控造假的故事

2018-06-24 06:40

? 人氣

「『小說』的英文是 “fiction” 或 “novel”,前者的原意是『虛構』,後者的原意是『新穎、新奇』。」針對薩伊德一事,作者表示,「我敢告訴台灣人、猶太人、全世界的人類,薩依德絕對沒有舞弊!」(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小說』的英文是 “fiction” 或 “novel”,前者的原意是『虛構』,後者的原意是『新穎、新奇』。」針對薩伊德一事,作者表示,「我敢告訴台灣人、猶太人、全世界的人類,薩依德絕對沒有舞弊!」(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真人真事改編」,既然是「改編」,必然與事實有一些出入。瓊瑤在《我的故事》中,如此描述她的成名作《窗外》:「我的第一部長篇,一定要寫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寫的是我自己,雖然14章以後,都是杜撰…。」也就是說,小說一定存在「杜撰」的成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小說」的英文是 “fiction” 或 “novel”,前者的原意是「虛構」,後者的原意是「新穎、新奇」。「小說」是為達到某種新穎的、藝術的意境,而由作家虛構故事;至於虛構的靈感與素材,可能來自親身經歷,也可能自大量涉獵典故、報導、其他著作。

根據著作(work)的主觀杜撰程度,相對於客觀考證的程度,可以約略分為:小說、報導文學、學術論著。他們的「改編」幅度是分佈在連續的光譜上,左端的「改編」程度高,右端則是不允許「改編」。如果學術論著進行改編(adaption),則具有篡改(falsification)或造假(fabrication)的嫌疑。

游擊文化表示,他們的聲明不是要求大家向任何個人究責,也並非想追求銷量,而是希望透過有人持續閱讀本書,能夠使奕含所承受的深沉黑暗被理解。(取自林奕含臉書)
「 你沒有辦法去相信任何一個人的文字和為人,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取自林奕含臉書)

林奕含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

薩依德(Said, 1935-2003)堪稱是20世紀末最活躍的知識分子,他的著作影響西方人對中東世界的認識,而且,薩依德和阿拉法特(Arafat, 1929-2004)都是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活躍分子。薩依德也是一位樂評家、歌劇學者和鋼琴家。然而,林奕含曾經表達過如此的陳述:

藝術它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我永遠都記得我第一次知道奈波爾他虐打他妻子的時候,我心中有多麼地痛苦,我是非常非常迷信語言的人,我沒有辦法相信一個創作出如此完美的寓言體的作家會虐打自己的妻子,然後後來我讀了薩依德的《東方主義》,薩依德在書裡直接點名奈波爾,說奈波爾是一個東方主義者,當然後來我又讀了薩依德自傳,又讀了其他人的書,其他人又點名薩依德,說薩依德是一個裡外不一的小人。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你沒有辦法去相信任何一個人的文字和為人,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

關於奈波爾(Naipaul, 1932, 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得主),維基百科呈現如此的說明:奈波爾承認虐待妻子,又經常有情婦,甚至承認可能因此而促成妻子的死亡。奈波爾經常在倫敦街頭找應召女郎,也在1972年開始迷戀已婚英裔阿根廷女子瑪格麗特莫瑞…卻又不諱言需要妻子幫助他編輯書籍。妻子去世之後兩個月,奈波爾又拋棄情婦,另娶了娜迪拉奈波爾,一位離過婚的巴基斯坦女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