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惠容專文:這不是女人的問題 是社會結構之惡

2015-04-10 05:22

? 人氣

如同Pateman的論述所言「當性成為資本主義下的商品時,身體及自我同時也被出賣」,「性交易的存在等於認可男性的性主導權及女性屈從的可售性」。更嚴重的問題是,進入色情行業之後的女性,難以逃脫社會結構中給予的社會污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全球各地的人口販賣研討會中,一再指出:「販運婦女是對婦女施暴的表現」,「人口販運的本質是暴力,非自然勞動力」。賣淫、性觀光與人口販賣是在1980年代早期逐年增加。在1994年,人口販運防治組織就曾指出,泰國大約有八十萬名童妓,巴西有二十五萬名童妓,菲律賓有六萬名,印度估計有兩百三十萬名婦女,其中有四分之一未成年,許多是被父母賣掉,被假工作或假結婚欺騙,或者是綁架。

性產業或人口販運之所以產生,我認為,是結構之惡。性產業有著龐大的利益,這樣的利益結構之惡,不斷挑戰人性的脆弱,引發更多的人口販運、毒品及幫派暴力氾濫等問題,貧窮國家的弱勢的女性因而被壓迫與剝削。

除了利益結構之惡外,我認為,國家無法善待弱勢女性或移民女性,及社會縱容所謂的男性必要之惡,也是一個最主要的結構之惡。

英國性產業
英國性產業。取自網路。

其實,臺灣社會也充滿各種結構性邪惡,讓被壓迫的弱勢者階層更滑落,陷入難以翻身的無底洞。賣性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們是結構性邪惡之下的犧牲者。

勵馨基金會累積二十三年關懷兒少性剝削被害者之服務經驗,進行少女進入色情行業生命歷程研究,發現性產業就是一種結構性邪惡。這些個案的生命歷程,充滿了坎坷,從小到大,不斷地歷經各種結構性的暴力與不公平。

她們可能歷經原生家庭的身心虐待、亂倫、貧窮,或複雜又矛盾的家人關係;歷經正規教育的排除困境,如中輟、不被學校歡迎、不良人際關係、學業缺乏興趣與成就感;歷經各種健康傷害與危機,如性病、非預期懷孕、吸毒、酗酒、自我否定及貶抑、自虐、自殺等;還有,在經濟上她們也歷經大困境與陷阱,如扛下貧困家庭之經濟壓力、離家獨立生活、陷入高利貸或財務危機等;至於情感、婚姻的渴望也是奢求的,她們因為性交易,商業化的親密夥伴關係難以進入婚姻、也常引發婚姻崩裂、陷入單親之困境。

最後呈現在在勞動市場上的面貌,她們並不會因為從事性交易的經驗而助於找工作,或賺更多的錢,而是慢慢與勞動市場脫節,也因低學歷、無技能、無條件、無自信,愈形困難進入勞動市場,甚至她的優勢條件只會隨著歲月流失,最後能做的,可能是當媽媽桑,繼續剝削別人。此種惡性循環,是誰的責任?

女人之所以成為賣性者,主要還是因為國家的各種體系失能,造成各種結構性邪惡。如社會福利體系、職業訓練就業輔導體系、教育體系的失能,交錯家庭支持系統的不健全,與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橫行,也因性別弱勢,讓赤貧的她們不得不成為性產業的供應者、結構之惡的受害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