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政部規劃的房地合一稅制已由政務委員完成審查送行政院,財政部顯然是過份顧及建商利益、擔心傷害房地產景氣而影響經濟成長,方案內容高度向業者妥協,枉顧社會期待。我們期待到行政院審查階段,不要再照顧業者利益,而要加入更多的公平與打房的思維。
台灣房市投機炒作盛行,把台北市房地產炒到15倍的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稅制有利炒作,房地產獲利幾乎不必課資本利得稅。房地合一稅讓人期待之處,就是希望能把炒房所得課以重稅,以打擊投機、遏止炒作,讓房價歸於合理。
規劃之初確實朝此方向,因此「第一版」的房地合一稅率,是採綜所稅的累進稅率,最高可達45%;但之後因國民黨九合一大敗,藍營立委群起反對,加上建商的壓力,今年2月財政部端出的規劃案,稅率降到17%的超低單一稅率,搭配奢侈稅終止及日出條款,實際上是讓炒房者的稅賦與風險大幅降低。財政部長張盛和也改口,強調房地合一稅不是為打房,學者與巢運團體則是群情激憤。
外界反彈下,財政部最後送入行政院的版本即修改提高稅率,持有1年內的稅率35%,1至2年30%,2年以上為17%,持有10年以上則是12%。相較17%單一稅率版本,確實進步許多;但如考慮到奢侈稅將終止、日出條款等因素,實質上短期炒房者的繳稅額與風險仍是降低了。
以奢侈稅而言,2年內進出者,不論賺賠都以售價課10-15%的奢侈稅;房地合一稅則是就獲利部份課以30-35%的稅。表面上房地合一稅率高,但課稅基準不同(一個以售價、一個以獲利,相差至少4-5倍以上),結果其實是房地合一稅需要繳納稅少了許多。
因此,我們建議推動此版本的房地合一稅的同時,也繼續保留奢侈稅。反對者一定要指這將讓炒房者幾乎毫無利潤可言,會造成房地產的下滑並影響經濟表現。
沒錯,我們就是要讓房地產投機變成無高額利潤可圖─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行業,藉此引導房價下跌─或至少不再上漲,房屋逐漸回歸其耐久消費財的性質,而非一本萬利的投機工具。對自住與長期持有者,以現有規劃案,既不必課奢侈稅又享有較低稅率,影響並不大。
我們也要再強調,業者強調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其實是誤解或「蓄意美化」,房地產絕對不是火車頭產業,反而是其繁榮時往往造成泡沫與引發其它社會問題,也會吸引過多的社會資源投入,造成經濟結構的畸形發展。加大打房力道,確實對短期經濟會有影響,但長期而言,則能讓經濟結構更健康。期望行政院最後送出的房地合一稅版本,能更多公平、正義及打房思維,少一點業者立場與炒房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