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社會價值示範作用
高度「崇洋心理」固然是長期以來亞洲人普遍存有的「意的牢結」,其崇洋不崇洋背後的驅動因素,除了種族文化的優劣心理作祟之外,其實也跟「洋貨產品」本身符號代表的:「具有更高社會價值示範作用」,所引申肇致的市場價位落差現象,具有極大的依存關係,使用「洋貨產品」者,總是有著「高人一等感覺」或者有著「被無端追捧的高超意識」,凡此種種,都是足以讓亞洲人「競逐洋化」、「非要比你更加洋化不可」的重要驅動力。而日本,正是整個亞洲區「洋貨產品」主要供應者的領頭代表國家。
另一個更重要的「崇洋心理」肇致因素是,先進國家社會相對嚴格的產品檢測和市場准入制度,之與中國國內「低品質生產」和粗放生產模式所形成的落差對比直接有關;而其同時,更與存在於中國經濟市場內部自有的,絕大多數社會大眾所必須長期普遍面對的「品質差錯」沉痾問題,但是,中國政府公權力竟然一直對消費者維權和索賠事務,抱持一種漠然輕忽的嚴重「監管惰性」,更加有關。
全球化初階的近視行銷症候群
特別是前一個產品服務的「品級階次差異化」因素,更至少昭示了一個在全球行銷學上最為常態的基本知識:對於許多新興開發中國家的外向型產業經濟之發展而言,凡是足以符合先進國際市場標準的「品質上乘產品」,固在中國國內並非沒有「生產能力」,反而是基於追求事業經營管理「最低成本化(cost cut)」理念思維,才會採行「區隔化待遇」的實務作法:讓「品質上乘、價位高檔」的,通通出口行銷到國外市場,而讓「問題頻出、價位低廉」的級外品,儘量留置在國內在地市場,販售給自己本國的同胞消費者;這種把自己國內高檔高購買力消費者,硬是驅趕、逼出國門去「血拼」的做法,正是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社會共同存在的「近視行銷症候群」(global marketing myopia)。
這種類似做法的現象問題,尤其在許多日常生活民生關聯消費產品、大多數消費性電子資訊產品類項之產業市場,最為普遍見得到。嚴格說起來,這並不是中國大陸所獨有的產業經濟或商品經濟發展問題,包括臺灣在內的絕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都莫非如此。
向「中國智造」時代進化?
中國遊客赴日本瘋狂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的新聞爭議事件,固然也已躍升成為2015年3月6日至15日中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話題與議案,引發了各界代表委員針對國家製造業經濟發展政策的激烈辯證,也因此逼促李克強總理,必須即時提出頗具前瞻遠見的「中國製造2025」新十年願景規劃,擬議出新一世代中國製造業產業經濟新戰略目標,要讓「中國製造」進化為「中國智造」及「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