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觀點:習近平新征程─必須戒慎,無須恐懼

2022-10-25 06:40

? 人氣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發表工作報告。(美聯社)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發表工作報告。(美聯社)

中共「20大」已經結束,長期觀察研究「中南海政治學」的許多海內外專家,正在撿拾跌破的眼鏡,重新回想,仔細爬梳,試圖對於進入總書記第三任期的習近平,他一人擘劃領導的團隊組成,以及未來5年可能的內外政策,找到合理的推估與詮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個在國際媒體前演出的「胡錦濤離場」片段,一個令多數分析家驚嘆的「政治局常委名單」,一個十足展現個人意志的「開幕報告與閉幕致詞」,勾勒出習近平個人對邁向「第二個一百年」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強勢思維,向國際社會與臺灣傳遞了強烈的訊號。

做為事後諸葛,我們可以想像習近平「打破陳規」的風格尚未盡顯,長期執政不放手成為大家必須面對的事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可以合理化諸多政策,「安全」成為施政考量的第一原則,「敢於鬥爭」則是選才與任事的檢證標準。凡此都將對臺灣的前景,形成極為重大的衝擊。

如果「祖國完全統一」不再是口號,「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就必然會有推進且有感的力道。習近平將「統一」做為「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雖然沒有訂出時間表,但「促統」的招數則會紛紛出臺。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前總書記胡錦濤(中坐者)會中突然離席(AP)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前總書記胡錦濤(中坐者)會中突然離席(AP)

北京處理兩岸關係,基本上與中美戰略對抗、臺美關係進展,以及我們的國家安全戰略及大陸政策相互連動。在中國大陸幾乎實質上放棄10年前所倡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轉而認知必須以「敢於鬥爭」面對強權競爭的基本格局,「零和」與「新冷戰」的拉力,就會凸顯,臺灣正在被擠壓的困境也就更現實。

當前大陸對臺政策指導,「促統、促融以『文』」,「反臺獨、反干涉以『武』」,過去長時期以來「只有口號,暫無行動」的態樣,在20大之後會有更多更大的改變。

過去只看國內政治權力爭奪與分配為最感興趣的賽局,自我感覺臺灣安全無慮的慣用的宣傳口號,已經一去不返。在可預見的未來,或至少在習近平總書記第3 個任期內,我們一定會有不同的國安團隊,來應對外交、國防、兩岸複雜且艱困的難局。

今年牽動美中臺關係的3個政治日程,已經走完1個,隨後而來下個月初的美國「期中選舉」以及月底的臺灣「9合1選舉」結果,絕對不僅僅是各自內部政治版圖的重劃,而更將是影響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戰略形勢新判斷。

從下個月的地方選舉到15個月後的總統大選,臺灣人民將會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國安團隊,來面對前所未有且即將來臨的險境,使得中華民國走上延壽街,臺灣邁向健康路。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