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習近平治國路向再轉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代宣告結束

2022-10-25 13:10

? 人氣

開展「偉大鬥爭」的「新時代」

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標誌著1970年代末以來大約四十年的那個時代的終結。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相適應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勢必出現重大改變。事實上,這樣的重大改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已經出現了,二十大不過是試圖展示中共全黨對這些改變的認可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毛的中國實行國家所有製占主導地位的國家計劃經濟。毛後時代,因為改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才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而逐步引進了市場機制。這個過程是艱難曲折的,而最大的艱難來自於下述悖論:中共既要藉助市場機制發展經濟,又恐懼市場的社會政治效應挑戰它對政治權力的壟斷。通過1989年的血腥鎮壓,中共以暴力壓下了那種挑戰,把市場關在了專制政治的籠子裡。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力量增長,專制者時時擔心它會衝出這個籠子。習的二十大報告形容他們自己對此「憂心忡忡」,也算是難得的說了句實話。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則意在對這種威脅來個釜底抽薪,徹底馴化市場力量。

為了發展經濟,中共當年決定奉行親美外交路線。如鄧小平所說,那是因為「跟著美國走的,都富了」。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然要改變這樣的外交戰略;或者說,因為要挑戰美國,反過來也就不能一味講經濟,而要講「安全」、講「鬥爭」。當然,習不是沒有強調「對外開放」。但是,在「新時代」,這個「對外開放」的內涵已經與此前不同了:第一,它是要建立國際「統一戰線」來與美國鬥爭。「一帶一路」作為今天中國對外開放的旗艦項目,其中意味能與鄧小平當年到美國戴上牛仔帽、到日本猛讚新幹線的那種對外開放是一回事嗎?第二,即使仍然對美國「開放」,難道「開放」不也一樣可以是其中貫穿著「鬥爭」精神的嗎?

包括對台政策上在1979年初從毛的「解放台灣」改為「和平統一」,一樣也是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提出來的。台資、台商對中國大陸經濟和技術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而如果沒有這種政策改變,那是不可能出現的。現在,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大幅增長,這個貢獻不重要了。說到底,以中共的邏輯,即使台灣在經濟和技術上仍然是重要力量,那把它拿過來豈不更能掌握這種力量?而要拿過來,「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不就是最好的由頭、「鬥爭」不就是必需的手段嗎?

當然,如意算盤是這樣,現實挑戰卻堅硬如鐵。習近平知道這一點:他強調了民族復興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也預告了今後的「驚濤駭浪」。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怎麼加厚「物質基礎」呢?明明面對驚濤駭浪,為什麼還要這麼干呢?篇幅所限,下次再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