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宏志與宣一到紐約,在馮光遠Sunnyside的小公寓打地鋪。我現在回想,宏志會先問宣一「打地鋪可以嗎?」抑是宣一會問:「在人家家打地鋪會不會太打擾?」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問題,而我現在猜測:很可能他們兩人根本連商量都不商量,只隨口說了一句「到紐約,就在大力家打地鋪吧」便出發了。他們兩人就像是所有事皆不需要重新再問對方一次才獲得認可的極知對方、極信任對方、極讓對方自在的夫妻。
這是最叫人稱羨的。或許因為這兩人皆是七十年代的創作人,滿腦子都是夢都是寫作,大腦的多巴胺太過飽足,連到人家家住會不會浴室很擠的那種「嬌」的念頭都忽略了。
說到紐約。約當一九八二年,《中國時報》的創辦人余紀忠有意開辦「美洲中國時報」,把宏志派到紐約。原本計畫在紐約稍定後,宣一便可隨後赴美依親。不想事有不順,報社將宣一的赴美手續一直辦不下來,拖了很長時間。最後宏志實在無法再枯等,終於返台。
返台不久,便離開了時報。
從此開始了他們個體戶的生涯。
宏志乍然離開了穩定的上班工作,可以嗎?這是很有趣的問題。宏志的人生幾乎都是安安靜靜坐在那裡,腦筋稍稍動一動,發發呆,作作夢,而人生的多彩多樣版圖,就逐漸成形了。三十多年前他曾說,他很想開個小咖啡店(後來真去開了「麥田咖啡館」),只有兩三張桌子,把咖啡端給客人後,就自己可以待在櫃台後想自己的事情,完全不會無聊。就像小時候如果守在小雜貨店裡,一動也不動,眼睛望著外頭的街道,就很豐富了,一點也不會坐不住。這麼樣的一個安靜用腦馳騁想像力的人,當然要有另外一個人任由他如此,那就是宣一。……
*作者為知名作家,著有《讀金庸偶得》、《臺灣重遊》、《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水城臺北》、《台灣小吃行腳》等。本文選摘自2015年4月號《印刻文學生活誌》悼念王宣一專輯。本系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