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後爆名人「潤」潮!他提「先驅張愛玲」案例:沒跑活不過文革

2022-10-30 11:18

? 人氣

日媒《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表示,從文革後其他留在上海的文化人下場來看,當初張愛玲若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日媒《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表示,從文革後其他留在上海的文化人下場來看,當初張愛玲若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中共二十大日前落幕,習派全面掌權。對此,日媒《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表示,「潤」(run)近來成為中過最火紅的流行語之一,也就是「跑路」的意思,中國名導馮小剛、不動產大亨潘石屹夫妻、籃球明星姚明紛紛出走。他也提到,中國人稱名作家張愛玲為「潤」的先驅者,從文革後其他留在上海的文化人下場來看,張愛玲若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矢板明夫表示,近日傳出中國名導馮小剛全家、不動產大亨潘石屹夫妻潤到美國,籃球明星姚明則潤到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社會菁英們來說,文化大革命的慘痛經驗還歷歷在目,是很難忍受習近平的二次文革路線的,網上有人調侃說:二十大之後,「年年是潤年、月月是潤月」。

矢板明夫說,回顧中共建政後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菁英的逃亡史。從1950年代起就有大批商人、學者、藝術家逃亡海外,其中被今天中國人稱之為「潤」的先驅者的,是著名作家張愛玲。

他說,張愛玲原本留在上海,1952年中共組織作家去農村採訪「土地改革運動」,希望作家們能夠寫一些為共產黨歌功頌德的文章。但當張愛玲聽到了很多人,僅僅因為是地主,就被血腥鎮壓的故事之後,決心離開中國。她先以繼續在港大的學業為理由到了香港,3年後又以難民身分潤到了美國。

「現在想來,張愛玲的決策是非常明智的。」矢板明夫表示,1966年文革開始之後,留在上海的文化人遭受到了嚴重的迫害。翻譯家傅雷夫妻雙雙自縊,作家葉以群跳樓,著名女鋼琴家顧聖嬰與母親、弟弟一起開煤氣全家自殺,「張愛玲如果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

矢板明夫表示,文革開始後曾有大批菁英偷渡香港逃往美國,包括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等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又有一批社會菁英逃離中國,「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消停了一段時間,現在,又有很多人被迫要往外潤了。當一個社會的大部分菁英出走之後,留下的將是貧窮、愚昧和暴政。」

矢板明夫最後直言,現在天天在台灣批評執政黨「數典忘祖」的那些人,「有很多人的父輩是70多年前潤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