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推動了出口繁榮,驟增的物流需求推動了下一個階段的快速發展,核心是運輸網絡的建立。
于潔解釋:「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個製造中心,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基礎設施與之匹配,如良好的高速公路和足夠的機場等等。這就是驅動力,真正是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供條件。所以,一切都始於2001年。」
隨著經濟的繁榮和中國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提高,儲蓄增加,閒錢需要找到投資。
她說:「在動蕩的股市和實實在在的房產之間,人們發現買房更可靠,回報有保障。由於中國當時私人養老金市場還在萌芽狀態,買房被認為是最可靠的保值和養老儲蓄方式。」
而且,房地產行業似乎最容易賺錢,因此可以保證投資回報。
1995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年首次私有化。僅僅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後,令人驚訝的是,70%的中國家庭財富與房地產有關。
同時,房地產市場佔中國經濟整體的三分之一。
回顧那段歷程,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打了個趔趄 —— 房地產市場泡沫。
房地產泡沫
恆大銀行首席經濟師王丹談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和緣由。
住房建設,包括住宅和商品房,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成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
王丹說:「過去30年裡,人們一直在投資房地產市場。如果他們在2000年 - 2010年間這樣做了,那麼當時投資的人實際上已經積累了足夠他們一生的財富,因為一般來說中國城市的房價在那段時間裡至少翻了一番。」
在改革開放中致富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房地產開發商反應敏捷,掀起瘋狂的樓房建設狂潮。
「在中國,我們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系統。一個是大城市的住房市場,無論經濟成長或國際環境如何,它們通常都被認為是安全資產。他們的價格不斷上漲。即使是現在,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仍然有一個非常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但是,當你離開那些大城市,進入較小的城市時,就會發現住房需求遠遠落後於住房建設。」
中國有幾十個城鎮出現了大規模的過度開發問題,可以看到空置的社區,甚至已經建成但從未有人居住的整個城市。那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的核心所在。
問題是,它為什麼會出現?
那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作為危機應對措施,政府開始刺激經濟,指令地方政府花費大量資金建設道路和橋樑,無論是否需要,目的是創造就業機會。
地方政府必須為此籌集資金,做法就是出售或租賃政府手中可以動用的一項資產, 那就是土地。
地方政府希望出售更多土地,用以支付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其他社會項目開支。所以,它們盡力出售土地,而房地產開發商便爭先恐後地購買上市的地皮。